新年度军事训练展开后,先摸清官兵基础训练底数,然后合并同类项,采取“1+N”分组式训练,即选派1名教练员,负责N个底数相同或相近的官兵训练。这一做法,值得提倡。 兵法云:“教兵忌同,其利在异。”瑞士军事家约米尼指出,那些想提高士兵水平的教官,起初无不重视对士兵基础的深切了解,并进行聪明的分组。“1+N”分组式训练,好比教育中的“一对一”教学和小班教学,因分众定位而更聚焦,因精准施教而更有效。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组织基础训练,花一些时间对官兵必须掌握的军事体育基础体能训练课目集中学习很有必要。但如果一直不分体能强弱、不顾底数差异、不分专业类别,人员“一锅煮”,方法“一刀切”,标准“一把尺”,到头来难免“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弱的吃不了”。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陶行知先生也指出:“名师之高明,在于他不仅有超高的学识,还总有高超的方法。”选“1”时,只有真正把讲时求精、做时求硬、教时求活、做思想工作时求实的“四会”教练员选出来,才能使基础体能训练产生头雁效应、倍增效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竞争时,会有更大的动力。同年度兵,体能有高有低,接受有快有慢;相同专业,有人是带证入伍的老师傅,有人是初学乍练的新学生。通过问卷调查、摸底考试等方法,把体能基础相近的官兵编进同一个组,既能防止官兵因较大落差而泄气,又会激发大家在旗鼓相当的竞争中奋力争先。 没有练武之地、练武之器,难有用武之力。“1+N”式的基础训练要出实效,科学先进的训练装备是保障。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科学训练工具已成为军事体能训练的一种崭新模式,科学训练工具如同军事训练教官的一个数字助手: 一方面,它将重复繁琐的训练数据统计进行自动化,提高训练效率;另一方面,它可以实现训练数据分析,洞察和优化,人员分层和科学编组,精确控制训练过程,从而实现军事体能科学化的训练管理。军事体能训练运动表现测评系统即是科学训练工具的一种。 军事体能训练科目众多,参训官兵兵源、年龄、兵龄各异,体能水平参差不齐,训练考核标准也不一样。“大锅饭”式的集中统一训练,强度无法把控、训练安排过量及重复单一训练持续时间久,会导致参训人员出现体能下降,部分科目无法达标的情况,更甚者会出现训练损伤。 军事体能训练运动表现测评系统,通过持续采集部队日常体能训练、体能考核及比武竞赛中士兵的成绩数据,经智能训练系统统合运算,自动生成官兵个人/队伍运动表现动态训练档案,进行评分并绘制雷达图。 测评系统的分层统计功能,可以将不同水平的士兵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不同训练等级并进行科学编组,将训练水平相当的人员组成训练小组,进行分类施训,改变了大锅饭式的训练方式,避免出现“好的吃不饱,差的受不了”的情况。 测评系统配备的智能心率腕表,可实时监测训练中士兵的心率水平,若出现强度过大或官兵过于疲劳导致的心率问题,及时发出预警,降低训练伤病。 “手榴弹投远与双杠臂屈伸、俯卧撑、引体向上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官兵个人训练档案发现,战士的上肢力量训练内容单一,普遍爆发力不够。” 翻开训练档案,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大到一日军事体育训练计划,小到具体哪个战士一天参加了哪些课目,练了多长时间训练,取得了哪些进步和突破,清晰可见。 军事体能训练运动表现测评系统不仅可用于单杠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俯卧撑、单杠卷身上、单杠屈臂悬垂、双杠臂屈伸、双杠支撑移动等动作类军事体育科目训练,还能用于跳绳、m跑、30m×2蛇形跑、20m×5持枪绕杆屈身往返跑、m跑、0m跑、m跑、米障碍等所有军事体育基础体能训练科目的训练。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bornier.com/ydjj/9956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