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从心起,一笑解千愁”,谁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充满欢乐,可以放声大笑。可对于五十多岁的李女士而言这倒成了一种奢望。 “一笑就漏尿,咳嗽几下也会漏,走路快了不由自主裤子就湿了,不敢出门,不敢多喝水,更不敢跟社区舞蹈队的伙伴们一起活动”,说起这些年的难言之隐,52岁的李女士非常痛苦,这种漏尿的日子不仅给她带来了焦虑、抑郁的情绪,也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和人际交往。 这种笑尿了的现象是病吗? 没错,这还真是一种病,我们称之为尿失禁。老年尿失禁即膀胱内的尿不能控制而自行流出。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压力性尿失禁,当身体做如咳嗽、喷嚏、颠簸或推举重物等动作时,腹内压急剧升高后发生不随意的尿液流出,此时膀胱没有发生收缩,当膀胱内压升高超过尿道阻力时即发生尿失禁。尿失禁可发生于各年龄组的患者,但中老年患者更为常见。由于老年人尿失禁较多见,致使人们误以为尿失禁是衰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后果。事实上,老年人尿失禁的原因有很多。 什么样的人群容易患尿失禁? 尿失禁的主要危险因素首先是年龄,高龄是老年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尿失禁风险越大。老年人由于多种疾病的影响,对膀胱胀满感的反应变差,膀胱衰老会影响下尿路的功能。包括膀胱逼尿肌收缩力,膀胱的顺应性和弹性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衰退。 女性尿失禁的好发年龄是45-55岁,年龄与尿失禁的相关性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盆底松弛、雌激素减少和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等有关。其他一些老年常见疾病,如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也可促进尿失禁进展。 其次就是妊娠和生育,生育的次数、初次生育的年龄、生产方式、胎儿大小及妊娠期间尿失禁的发生率均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再次,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脏器脱垂常同时存在,可能与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盆底支持组织平滑肌纤维变细、排列紊乱、结缔组织纤维化和肌纤维萎缩有关。 此外还存在肥胖、种族和遗传因素、雌激素下降、吸烟、重体力活动等多种危险因素。 尿失禁该如何预防? 生活方式的调整尤为重要。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盆底负荷的运动,需要减少和避免,如跑步、跳跃、跳绳、拳击、蹲起、仰卧起坐、蹲马步、提举抬重物、踢腿运动等。 2、建立适合自己的健康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便秘。每天饮用6—8杯水。每天清晨起床后,空腹饮水一杯,有利于促进排便。 3、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不要经常憋尿,感觉尿满,应该及时排便,而不是等到实在憋不住了才去厕所。对于憋不住尿和大便的女性来说,不应该一有点尿意或便意便冲向厕所,在那时应该站着或者坐下来尽量收紧盆底,憋住,稍等放松后,再如厕。 4、加强盆底肌的功能锻炼,使用“凯格尔运动”来帮到你。通过收缩肛门、阴道、尿道周围的肌肉,每天10分钟,能够达到增强盆底肌肉的功能。但要注意掌握正确的方法,避免收缩双腿、双臀以及腹肌,方法错误可能会事倍功半哦。 微创治疗解决大问题 在一些中老年女性中,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脱垂等盆底疾病已经成为中老年女性的健康杀手,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造成生活和心理双重危害。对于症状严重,盆底肌锻炼无效的患者,也不用过于焦虑,还可以选择微创手术。包括盆底重建术以及尿道中段悬吊技术解决盆腔器官脱垂及尿失禁。使用无张力阴道吊带或补片对过于松弛的组织进行悬吊、修补,采用对人体无伤害的合成材料代替原有的病损组织,重建盆底组织架构,这种新型的手术不用开刀,创伤小,无出血,住院时间仅1-2天,很多患者术后尿失禁症状即刻消失,让患者重获新生。 最后祝所有女性朋友彻底告别尿失禁,生活中可以开怀大笑!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撰稿:泌尿外科王建龙 监制:李赵城主编:李晶 编辑制作:宣传处贺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bornier.com/ydjy/9935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