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照奎祖师讲过:“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哪里有不用力的武术?”他又讲技击:“力量占七分,技巧占三分。” 马虹恩师讲:“拳法之妙,在于运劲。”练拳不懂得每个拳势、每个动作的劲力内涵及变化,永远是花架子、空架子。内劲与外型完美的统一,规矩与内劲完美的统一,是太极拳拳架锻炼的重要标志之一。 就我个人学拳、练拳、悟拳、传拳的一点体悟,与大家共同学习、探讨一下,怎样才能快速地练出太极拳的内劲来,并将其灌人到拳架中,最终实现全面地掌握太极拳的内劲及发劲。内劲就是意念力、呼吸力、丹田力的总称,即意、气、力的内在结合。 一、什么叫丹田力 丹田通常指脐下一寸三分处,小腹部位。这里是道家养生炼丹“安炉立鼎”的地方,是人体生命之源。太极拳家称其为“太极点”、“太极核”、人体运动的枢纽!丹田力,指通过丹田内转,以腰为轴,带动全身而产生的力。 二、练习方法(鼻吸鼻呼) 所谓正确的练习方法就是能够让学习的人在最短时间里,练出成绩来,得到想要达到的功夫效果。 方法一、慢练法 自然站立,两手交叉放在小腹上,用逆腹式呼吸法。 1,吸气 慢慢地吸气,要求吸气时,收腹(小腹尽量内收)、吸气、松胯、提肛,胸腔膨胀,以达到充分吸氧;开始吸气,一定要吸满(同前文图1)。 2,停 略停一下,也就是不吸不呼(同图2)。 3,呼气 然后开始慢慢呼气,要求丹田小腹膨胀(小腹尽量外鼓)、命门后撑、周身皮毛膨胀、胸肺部放松、横膈肌上升、浊气吐出,气人丹田。(同前文图3)。 反复练习次。 慢练的作用是使下丹田内气充盈,练的是丹田气的储备、是养。 方法二、快练法 两手交叉放在小腹上,做逆腹式呼吸,鼻吸鼻呼。 1,吸 吸气要慢慢地吸满,双手要随着吸气收腹用力往里按(同前文图1)。 2,停 吸满后略停一下,含气(同前文图2)。 3,呼 然后猛地陕速呼气,同时丹田瞬间膨胀外鼓,把手弹起(同前文图3)。 反复练习次。 快练的目的是为丹田发力做准备的,练的是丹田气的发。 方法三、气贯丹田法 经过上述方法的练习,会感到呼气时气没有全部沉到小腹,而且有一部分在胸部,气贯丹田法是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方法。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交叉于小腹前,开始深吸气,吸气的同时两脚跟向上微微抬起(图17,图18),气吸满后,略停一下,然后瞬间以鼻猛喷气,双手用力下按到腹前,同时口喊“要”字。两脚跟下震着地,全身放松(图19)。 以上动作需同时完成,即绷紧全身,喷气、脚落地、喊“要”字,要一气呵成。 气贯丹田法的目的在于彻底做到气沉丹田,在脚后跟下震着地时,要感到内气猛地沉人丹田,震脚跟是为了加大气沉丹田的力度。 反复练习次。 经过上述方法的练习,基本能够做到气沉丹田。 方法四、太极千斤坠 平时打拳要以慢来获得松沉,时时注意脚下生根。 1,吸专 两手握拳,拳心朝后,拳背朝前,然后,弧线划圆收到到腰间,拳心朝上,握于腰间。五指抓地,小腹内收。两拳一定要走弧线,收于腰间(图20)。 2,停 停的同时,身体继续微下沉,五指抓地,小腹外鼓(图21)。 3,呼气 小腹继续外鼓,五指抓地,使劲下踩,踩到位,使尽全部劲力。呼气的同时,身体略微上升。两脚内扣,拳背朝前(图22)。 每次练习50次为佳。太极千斤坠主要是练就松沉到脚,全部是鼻吸鼻呼,进一步获得踩劲的练习方法。 方法五、丹田内转法 预备 两脚与肩同宽,两脚使劲下踩。两手交叉于小腹前。左手屈肘,掌心向上,右手屈肘,松握拳,拳背轻贴于左掌心上,左大指轻贴于右拳虎口处,其余四指轻贴于右腕骨背之下,双手停于小腹前,拳与小腹一拳之隔(图23)。 1,吸气 胸腰左转,重心左移,拳掌向左下方划弧而上旋至心口。吸气同时收腹、松胯、提肛(图24)。 2,含气 胸腰转正,重心落于两腿,拳掌到心口,停一停,不呼也不吸。 3,呼气 胸腰右转,重心移右,拳掌向右下方划弧下旋至丹田肚脐前,轻轻沉住,同时呼气,小腹使劲外鼓,同时命门、整个腰际全部外撑(图25)。 然后略停一下含住气(图26),再开始内转。 这是向左方的内转下沉法。向右内转下沉法方法相同,方向相反。每次练习可以交叉地反复练习,每次不少于次为佳。 这种丹田内转逆腹式深呼吸法,被太极拳界称作“内练一口气”,也称作“内功”,应重点练习。 方法六、太极尺 太极尺内气鼓荡法,是太极拳的高级技击,即用全身之气来鼓荡而攻击,其劲道来源于身体的鼓荡,并不是单纯来自脚底上传的劲力。鼓荡劲可以更好地维持身体的动态平衡,比单纯靠两脚稳固站立来维持平衡更实用见效。功效主要是练就丹田的鼓荡劲。鼓荡劲是前后鼓荡,这个劲就是太极尺的劲一外一里、一前一后。 1,预备式 裆部撑圆,马步站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手心朝里,两臂撑圆,握住太极尺。做丹田吸、停、呼9次。 两手握住太极尺,两臂一定要撑圆。马步的步子不要太大,大了支撑力就小了。步子越大支撑力就越小,步子小一点增大支撑力(图27)。 2,收 丹田吸气,两臂收回。 两脚使劲下踩,全身放松。丹田吸气,收腹、松胯、提肛,脚下五趾抓地,两臂收回,吸气要慢,要吸满(图28)。 3,呼 丹田呼气,两臂外撑。 呼气时丹田膨胀,命门膨胀,小腹膨胀,两臂棚圆,裆部撑圆。周身上下八面支撑,加大周身的棚劲和周身一圈的力量(图29)。 注意:呼气时两手使劲握紧太极尺,两臂一定要撑圆,不要只往前送,整个背力、两臂、大小臂、裆部,都要撑圆。不是光两个手往前棚,后面的命门、背、裆、大小臂,都要往外撑。 这样周而复始地练习,每次不少于50次。 方法七、丹田蓄气法 丹田蓄气法主要练就丹田的持久内力。 预备式 仰卧,两脚略宽于肩。做吸、停、呼9次。 1,放球 将篮球装满绿豆,封口后备用。将太极球放到小腹上。 2,吸 小腹慢慢内收,鼻吸,吸到不能再吸为止。 3,停 不吸不呼,停止呼吸1至3秒。 4,呼 小腹慢慢鼓起,鼻呼气,鼓到不能再鼓为止。 这样周而复始,每次不少于50次(图30)。 方法八、崩丹田 崩丹田主要练就丹田的爆发力。 预备式 仰卧,两脚略宽于肩。做吸停呼9次。 1,放烟灰缸 将烟灰缸放到小腹上,具体为肚脐下三寸处。 2,吸 小腹慢慢内收,鼻吸,吸到不能再吸为止。 3,停 不吸不呼,停止呼吸1至3秒。 4,呼 小腹慢慢鼓起,鼻呼气,鼓到不能再鼓为止。 连续做三次,蓄好内气。 5,弹 小腹鼓到不能再鼓时,猛地命门后撑,丹田前上弹抖,将烟灰缸瞬间弹出。 要点:丹田弹击注意命门使劲向地面后撑,小腹肚皮使劲向上向前弹击,利用寸劲弹出。 这样周而复始每次不少于50次(图31)。 我们平时练习时,可每天晚上睡觉前,平躺,将烟灰缸放在小腹上,也就是肚脐下边,然后用刚才讲的方法二(快练法),将烟灰缸弹起,刚开始烟灰缸没有动,随着功力的增长,可将烟灰缸弹起、弹出。这是丹田力能够看得见的最好的练习方法,坚持认真练习十天即可轻松达到效果,并且腹部可以任意让人击打,初步具备抗打能力。 另一种练习方法是,每天打拳起势前,一定要用慢练法做九次后,再开始打拳,练完拳后不要急于收功,同样要按方法做10至30次为佳。感到丹田饱满再走动。 第三种练法是抗击打训练,即先慢慢吸气,然后猛地用鼻喷气,同时用拳头轮流交替击打小腹,力量由弱到强。 方法九、涮腰 涮腰主要练就腰的功夫。腰在太极拳中十分重要关键,拳论云:“腰不动手不发。” 预备式 自然站立,两脚与肩同宽。开始练习可以用两手扶一与腰同高的物体(门或凳子)。 前五个动作同金刚捣碓前五个动作。 1,塌掌根(重心左) 起的时候,胸腰右转,重心移左,塌掌根,含胸。 五指贴在大腿外侧,先塌掌根,本着欲上先下的精神。准备往上提,先往下按,按一下掌根。 丹田呼吸:丹田吸气。 2,拥腕(重心右) 胸腰左转,重心移右,两腕棚起,大小臂都掤,命门后撑,力点在腕背。 丹田呼吸:丹田呼气。 3,提腕(重心左) 胸腰略向右转,提腕坠肘,重心略下沉,偏左。 这个动作是视左而右,螺旋上升——提。提的时候,要边提边塌,手往上提,身子往下沉,力点在腕背,手指要放松。 丹田呼吸:丹田吸气。 4,合肘(重心左) 屈臂合肘,胸腰微向右转,重心左。 这个动作合的时候,不要合一半,一定要把肘关节合紧。 丹田呼吸:丹田吸气。 5,下探(重心左) 重心微下沉,两手双逆缠下按。 这个动作重心微下沉,不要让胸腰转动,两手直接下按,重心直接下沉即可,眼看前。 丹田呼吸:丹田呼气(同前文图11~图16)。 6,平肘 身体转正,重心继续下沉,两脚使劲下踩,两手握拳,拳心相对,平肘与腰间(图32)。 丹田呼吸:丹田呼气。 7,涮腰 两脚继续使劲下踩,用两肘带动腰(整个腰部),做前后转动。 要求:两脚下踩,两膝不动,两肩不动。 丹田呼吸:丹田闭气。丹田不吸也不呼(图33,图34)。 8,收式 丹田吸气,放松两手,手心朝上,慢慢上升至两耳后,然后丹田呼气,两手慢慢下沉到腹部,最后放松收到两胯外侧。 方法十、百把气功桩 百把气功桩是增劲、发劲的练习方法。 桩功是太极拳运动中非常重要的功法之一,为历代拳家所重视,故有“入门须站三年桩,百炼不如一站”之说。传统的陈式太极拳也不例外,套路中的任何一个属中定劲的拳势定式动作,都可以作为一种桩功来练习。任何一个拳势都是一个桩,定下来是定桩,动起来是活桩,随处而定,随处而活,定是活中定,活是定中活。百把气功桩,又称动桩或活桩,因每次练习遍数为百把,故而得名。其是一种通过阴阳变化、胸腰转换、丹田呼吸配合,练习发劲的一种方法。练习时,首要培根、增劲。发劲时,惊炸弹抖、犹龙似蛇、节节贯穿。 预备式 面向正南而立,两脚与肩同宽,同太极拳的起势。 前五个动作同金刚捣碓前五个动作。 1,塌 塌掌根,丹田吸气。 2,拥 棚腕,力点在腕背,丹田呼气。 3,提 胸腰螺旋右转,丹田吸气。 4,合 两肘内收,丹田吸气。 5,按 双手虎口相对,重心下沉按。丹田呼气。 6,棚 胸腰螺旋左转,左脚斜向左前方上步。左手棚在左眼前方,右手棚在腹前中线。丹田呼气(图35)。 7,收 左手小指,依次走缠丝劲,逆时针抓握向小腹回收。同时右手也抓握,向上提收,丹田内聚吸气,收到小腹前。胸腰螺旋右转,松右胯,翻左臀,重心移右。 吸气时要含胸、收腹、松胯、提肛,右手提肘,两脚使劲下踩,五趾抓地(图36)。 8,发 丹田膨胀呼气,胸腰螺旋左转,松左胯,翻右臀,把右手向前发出(图37)。 9,再收 重心下沉,继续松左胯,翻右臀,收右掌。 10,再发 丹田膨胀呼气,松右胯,翻左臀,把左手向前发出(图38)。 发劲 两脚要蹬住劲,以腰为轴,转腰,走腰劲,松胯翻臀,转腰送胯,把手发出去。走一个人劲(足、膝、胯)。人丹田,经丹田转换,再走一个出劲(肩、肘、手),节节贯穿,发劲。刚开始练习时,腰要多转一点,多抖几下发劲,用两脚的蹬力,两膝的合力,腰劲发力。 规律 右手:松右胯吸气收,翻右臀呼气发。 左手:松左胯吸气收,翻左臀呼气发。 单手熟练后,改为双手练习,双手吸气上提一定要注意沉肩坠肘。左右手都要练习到。 刚开始每天练习36把,一个月后每天增一把,增至百把。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一吸一呼,一收一鼓。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练习,坐、卧、站都可以,也就是所谓的二十四小时练功法。 太极养生堂长按白癜风治疗效果哪里好白癜风哪里治疗效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