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疼痛带进你的特殊时期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idianfengjishu/57208.shtml 主讲人 考研的心路历程,因为涉及到个人阅历、理想、经历,而自己目标简单明确、考研之路几乎全程绿灯反对之声微不足道,因此主观抒情就暂不言表了,只谈方法———这是一篇琐碎的技术贴。 本文其实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讨论的主旨是高效而非高分,有很多方法急功近利、有损高分,但既然作为考研经验分享,就姑且作为大家的一丝参考、愿能对大家有所助益:) 我本科就读于重庆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一年后辞职考研。去年开始准备的时候已经九月了。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我决定报名历史方向。四个月的时间,我通过初试(低空飘过),最终在尚谷的集训下通过初试,成为级同济建筑学硕士。接下来我讲一讲我的复习历程。 ——前言 PART1 复习时间线 前期 前期——刷教材●45天,一个半月●刷22本官方教材,约每天页中期——各科逐步击破 ●65天,两个月●大综合:尚谷《建筑全书》(这本书非常非常重要)●历史:中、外建史录音+(网上下载的)笔记●政治:肖秀荣全套●英语:单词+真题ps:逐个击破的优势●更易找到节奏感,乃至于快感。●可以减少多任务切换的缓冲时间。●知识更容易成系统。后期——各科循环抢救●15天,半个月●大综合/历史:尚谷《历年真题》●政治:肖4肖8+徐涛小黄书●英语:单词复习+作文个人喜欢成规模大批量的复习,前期连续五天专攻一门课,看完才换下一门。 此外,后期发现英语隔四五天不练,再提笔时会非常生疏。于是节奏改为一日两门循环滚动复习。(根据自身情况仅供参考) 复习前后对比图 PART2 上岸宝典 争分夺秒我于去年8月决定考研,距考试只剩4个月,时间仓促,所以,“与时间赛跑”便成为复习中一大主题。抢时间是个琐碎的系统工程:①不做无用功前期,刷22本官方教材时,重点内容不要加下划线、不要荧光笔涂色强调、不要记笔记。这些都有碍速读,并且后期不会回头重看课表,做了浪费。不要刷题。题目是拿来检测,而非用来复习的。因为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过于零碎,题海战术不可取。应在对知识点已经熟知七八成的情况后再做题检测、查缺补漏。中晚期,反而要做笔记,只记自己不熟不会的内容,已经会的内容跳过,从而节约时间。笔记不要从零开始、白手起家,找网上前辈们的word版本笔记,增删一下,成为属于自己的定制知识点。②减少小动作(以背单词为例)考研单词有个左右,分(常用词,做到能拼写)+(普通词,能辨识)。尽量采用最粗暴的反复视听法,精神集中的情况下,每个词刷个五六遍基本就认识了。象形图片联想记忆法、词根记忆法等,都太慢了。本人的记录:前词每天个,后词每天0个。大概一个礼拜刷完。(后期会有一两轮复习,速度更快)......学长真的很严格......因为,平摊到每个单词每一遍视听的时间,只有几秒钟,假设为5秒,若每个单词切换过程中耽误1秒,则总时间会多出20%,若每个单词点进去详读20秒,则总时间会增加4倍。给大家墙裂推荐两个app:●扇贝 用于前2k词,逐个单词听、看,不需自己朗读 ●百词斩 用于后4k词,使用软件的单词列表功能听、看,不要逐个单词点进去详读 ③拒绝干扰 人脑天生是单线程运行的,而非电脑、可以多线程多任务并行。因此看书时不要听音乐。更不能奢求边做政治题边听英文原声带(哪怕初衷是为了获得一点语感)。同时,人脑进入状态需要缓冲时间,我进入看书最佳状态大约需要10分钟。因此坚决拒绝被打断。比如家人的闲谈,中途2分钟的谈话看似很短,却需后面10分钟去调整,不仅耽误时间,更影响本应畅快淋漓的“读感”。 ④善用软件(以历史方向的复习为例): 历史录音,根据讲者语速不同,将播放器设为1.5-2.5倍速听。(刚开始会不习惯,但稍加坚持,很快即可适应)。 研究一下录音剪辑软件,将说话中间的停顿(静音部分)用软件智能裁剪掉,可节约20%-30%时间。(本人的记录:历史录音3天刷完。) 考历史很多同学要刷题库,但网上答案往往不全、甚至有误,于是便需自己找原文核对。如常青老师几万字的《建筑志》,苦于只有纸质扫描版本,约等于图片,不支持文本内容检索。此时可以研究下语言识别软件,将pdf或图片转化为word,以便ctrl+F检索。 动心忍性很多朋友误以为状态、心态这些,只关乎态度关乎意志。但我这里讨论的依然是技术问题。个中有很多微妙逻辑。 ①情绪抑制 以下活动都应该尽量避免:饭局、喝酒、朋友圈互动,因为这些都可能造成情绪微妙的波动影响复习状态。 ②情绪释放 所有让自己活跃的活动都被禁止,对多血质性格而言,会有副作用: 白天左半脑理性思维占据上风,可强作镇定。晚上入了睡乡,右半脑感性思维野马脱缰,情绪爆发,考研期间我竟然多次梦中怒醒,很夸张。在多次强睡无果的情况下,干脆起床背单词。后来发现个很好的方式:写日记(在情绪不稳的日子里,白天写)。考研之路本来孤独,与自己文字对话解闷以慰风尘,同时三省吾身总结得失。一举两得。 ③作息与休息 ●作息要规律 这并非是出于自律的角度,而是因为,生理状态好的时候心理效率也高。若倒时差频繁,会让人在该学习时犯困,该睡时难以入眠。所以不能兴致高了通宵看书,兴致没了整天睡觉。另外,作息规律≠早睡早起。晚睡晚起也可以很规律,以自己为例,我属夜猫子型,每天早上10:00起,晚上2:00休息,傍晚出去“放风”,走个五六千步。 ●做彻底的脑力休息 每天看书十几个小时,每小时休息10分钟。休息的核心要义是让大脑彻底放松。可以傻傻地看看远方,可以眼睛找不到焦点似的发发呆。不要看手机不要玩游戏,做这些的时候脑袋其实并没得到休息。可以做俯卧撑、仰卧起坐,这些不消耗脑力。这些感受很微妙的。 ●保护眼睛和脊椎 台灯光线尽量偏弱,否则十几个小时的阅读量会导致眼睛散光。可以买个能升降的办公椅,调到颈椎最舒适的高度。(真的好贴心啊!) 一些思考 ①独自钻研VS交流讨论 学习知识,是大家讨论,还是独自钻研效率更高? 对于不熟悉的、颇具深度难度的知识,自己钻研更佳。而较为熟悉的内容,讨论、互动,效率更高。因而,有条件的情况下,前期复习自己看,后期和研友相互交流经验、抽查知识点。(受条件所限,本人是全程独自在家闷头看书的) ②纸质阅读VS电子阅读 纸质阅读利于快速翻页、跳读。对一些有模模糊糊印象、记不住确切名字的内容,纸质书本很好查找。若已知部分确切字眼,需快速定位查找(ctrl+F),电子书更佳。另外纸质书籍可以叠起来看工作量,很有成就感的。 ③考场如平时 考试时一切如常,正常饮食(反例:有朋友考试破天荒喝了许多咖啡提神,导致消化加速,考试后半场饿得低血糖头晕)。复试面试如果要穿新衣新鞋,可以提前两天就套上,减少陌生感。 ④抓紧时间 初试完就可以准备复试,别管初设过没过。如果估分还行的话,甚至可以联系导师了。再然后也可以开始看看导师的论文了。 ⑤复试 因为前期我没有画过的快题,所以复试来尚谷还是以练习快题为主,但学有余力情况下,可以导师、论文、简历、英语口语、作品集全面抓(这些我都没有做,很惭愧),多管齐下。(今年复试有朋友很用心,面试别出心裁准备了简历,很好很优秀) 和同学们交流快题时,别人提出的意见,要克服,要给自己找茬。因为,关于美,各有所爱;关于丑,异口同声(这条也适用于最终的改卷老师)。 ps:关于当年快题会考什么,不要轻信任何传言(我没做到),要全面准备(我做到了)。 最后: Nevergiveup,greatthingstaketime. 必须要加一句: 疯狂感谢小谷/尚谷一路以来无私的分享和帮助! 祝大家圆梦同济~~ -END- =================================== 责任编辑:尚谷设计编辑部 内容策划:尚谷教研室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编辑部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bornier.com/ydwq/9939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