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年胡因梦与李辛两位老师在苏州进行的对谈,首发苏息坊,视频也同时分享给大家。 生命学习—由粗钝入精微 胡因梦:这种麦克风是电磁波比较强的,所以大家如果听的时候脑袋有种戴紧箍咒的感觉,请包容一下(笑)。最近的几次演讲我都把次序打乱了,对于原本的一些安排,后来我们都采用了即兴的方式来推展,因为我觉得任何一个演讲,其实更重要的是现场朋友们的参与,而不是讲者一直不断地说。所以我跟李辛大夫的这次对谈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参与进来,一起脑力激荡,分享心得。李辛大夫是我在中国十年带课程的过程中除了我的学生东升之外,最惊艳的一位修行者。为什么呢?因为早期我们在北京会面的时候,我发现李辛大夫是我遇到的所有人里唯一可以没有任何聚焦,眼神放在一个恍兮惚兮的状态,不必刻意地填空档找话来说,但可以让对面的人很舒服,很放松地进入到一种无言交流的状态。所以我很高兴今天能够跟他一起坐在这里,很好的是我们排的这个座位不是面对面,因为每次一看他的眼睛,我就会进入空性(笑),然后就没话可说了。今天虽然我们定了这个题目,“关于生命的学习”,但其实我们刚才在私下聊天,我们都觉得,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把教育、自然医学、心理学、身心灵整合、神秘学、玄学——所有这一套跟人的生命教育有关的系统整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完整的探寻的学校,或较松散的结构、组织,在此基础上带动中国人恢复过往数千年曾拥有过的,以儒释道为代表的辉煌的灵性历史。我觉得这是目前中国最需要的一件事情,也许在今天的对谈中,在各位的参与之下,我们可以慢慢地把这个整合的可能性探讨、分享出来。作为一个翻译者和生活里的实修者,从我过往的经验来说,所谓修行或自我探索,其实就是一个逐渐精微化的过程。我们从一个粗钝的,向外追求的存在态度,慢慢发现,外在的东西渐渐丧失了吸引力,所有曾经令我们热衷的活动、对象、物,到了一个阶段以后都没有任何意义了,这个时候,我们的向内探索之门就打开了。然后我们就开始慢慢往里面走,原本我们以为内在世界比外在世界狭小很多,但当我们进入内在探索之后,才发现内在世界是这么错综复杂。我们在与人相处之中,特别是亲密关系(伴侣关系、亲子关系)之中,有太多错综复杂的潜意识活动是我们不了解的,而它们时时刻刻都在涌动着。这里面有很多心理学所说的“阴暗面”(shadowside),包括内在的自卑、不安全感、生命的挫败感、幻灭感、失望(期待的落空)、悲伤、孤独、孤立无援等等的感受,这些感受在人与人的互动之中会被启动。当我们内心的这些反应被启动后,它会带动精微体层面的变化,在我们的脉轮、经络系统、心轮、情绪体中有所反应,并逐渐带来身心的变化,而这些点点滴滴的历程却是我们大部分人所忽略的。这些身心变化中有很多负能量,如果我们可以透过清明、清醒的觉察,在反应生起的当下适时地反观自照,照见它的真相,在当下把负能量化解掉,那么我们的身体就不容易积聚一些所谓“坚实”的东西,我们身体的能量就会经常性地保持流动。这个流动所带来的内在的光,内在的热,内在的流畅无阻,其实就是健康的基础。这是我在过往三十年的时间里,不断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当下维持住对自己的探索,所得到的一个重要的答案。在这个方面,李辛老师也有很多的心得。李辛大夫也参加过我们的工作坊,我们以前也有过私下的谈话,我发现李辛大夫不仅是一个中医,同时也是一个道医。道医就是自己有实修的医生,将自己实修所得的精微体认和医学认知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助人之道。我想把时间给李辛大夫,我们来进行一点这方面的经验探讨。李辛:刚才胡老师描绘了一个很大的画面,谈到“精微”,我可以多解释一点。比如说我们现在突然觉得脖子不舒服,去做检查,然后发现有颈椎病,或者说胃不舒服,这个就是相对于“精微”的另一面,叫做“粗大”。如果我们看佛经,上面常常会说到,我们这些凡俗之人的情感、对身体的感受,以及对周围一切的感受是很“粗大”的。我在读大学的时候不明白,佛经里为什么用“粗大”这两个字。我注意到最近几年胡老师在讲座的时候经常讲到“精微”的问题。“粗大”是有形有相的,像我们的身体,这是一个很粗大的一个块物坐在这里,你们看得见的,我现在说的,你们听到的话也属于粗大的。所谓“精微”是什么呢?是相对有形而言,无形的部分,细微的部分。无形的部分在中国传统医学里面,是讲人的精神和能量,一个是“神”,一个是“气”。举个例子,我们都喜欢听歌,是吧?我们听不同的歌,听不同的音乐。听歌是一个比较具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它赞美爱情,或者表现痛苦。“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风在吹,我的心很冷”,这都是很直白的。但我们有时候跟歌手会有一些互动的感应,比如听着听着自己的眼泪掉下来,这个时候相对日常生活是一种更加深入和精微的状态。而当你面对很多人唱卡拉OK,或当你喝了酒,在骑车的同时大唱的时候,这个状态相对于前者,是一个比较粗大的状态。胡因梦:粗大就是向外的,对吧。李辛:对。当我们在听歌的时候,突然有所触动,眼泪掉下来了,虽然可能只是一首通俗歌曲,但它把你往精微的方向带了。从传统文化来说,不光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西方的传统文化,都比较重视这个东西,也就是说,一切伟大的艺术,其实是要能让人们感受到真善美。这个“真善美”不是文字上的,也不是大英百科全书里说,“真”是什么意思,“善”是什么意思,“美”需要什么标准。它其实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感受。当我们欣赏绘画作品,倾听音乐的时候,如果我们内心感受到了一种更细微的感受,比被感动、流眼泪更细微的,那种平静的,舒缓的,甚至某一刻忘掉了每天的柴米油盐,忘掉了一路走来所有烦心的事情的感受,哪怕只有三秒钟,这个就是“真”,是“善”,是“美”。它带来比我们日常生活更细微、深刻的东西。胡因梦:就是在“活动”背后那个“不动”的状态,就是我们所谓的“本体”,“自性”,“佛性”,是不是指的这个状态?李辛:是。如果我们需要从书本的概念中建立一个帮助理解的架构或模型,可以用“本体”或“自性”来界定它,但很多时候是不需要去界定的。比如我们谈恋爱,或者跟朋友见面约会,常常有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我们沉浸在这种感受当中,两个人不管喝茶还是没有喝茶,聊的是伟大的关于生命或未来的理想,还是只是生活中纯粹的柴米油盐,在那一刻,两个人是自然地、不用力地、专注在这个状态里。这是第一种状态。胡因梦:这个“自然,不用力”就是非常难达到的一件事,对不对。李辛:是的。其实它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一直都在不经意地发生,但也常常会错过。第二种状态,我们会忽略内在的感受,比如见面后在想,他穿的鞋好像是老北京布鞋,不知道多少钱,这件衣服不知道是什么牌子,他家的房子有多大……胡老师一开始谈到的所有的宗教,所有的传统,所有的文明中最精华的东西,其实就是让我们慢慢从习惯性的,从生来被社会意识所影响而习惯的这种分辨再分辨的状态,回到一种不需要做什么,但是跟此时此刻的对境,或对面的这个人,对面这杯茶,很安心舒服的感受。这个是传统文化给现代人最宝贵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今天要谈到的,关于现代人需要学习的部分。疾病的“整体观” 胡因梦:一点也没错。在我过往十年的经验里,每一次工作坊大概有三十多个学生,我发现这三十多位参与的朋友们,当他们在面对所谓“权威”的时候,原本松静自然的状态就不见了。往往我们这些在威权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在面对不如自己的,或是其他我们可以轻松对待的对象时,还可以把内在活动放轻松,放自然,但一旦面对特定的对象,我们就会立刻紧缩。这个特定的对象包括上司、老师、上师,或者是配偶,父母。配偶往往是父母的翻版。如果我们在小时候与父母的互动关系中如果没有被赋予尊重、空间、独立自主性,长大以后进入亲密关系,我们就会把对方投射成令我们畏惧的权威。虽然对方是我们的爱侣、伴侣,但其实在潜意识的深处,我们把对方投射成了一个我们畏惧的对象。当这样的情况发生时,我们会发现男生往往把他的配偶投射成了坏妈妈,一个可能会批判他,不接纳他的坏妈妈,女孩子可能会把她的伴侣投射成了一个严父。于是,两个人便把一种原本应该相互交流、透明透亮的互动品质,变成了一道墙,一种阻隔。这个阻隔的能量使我们的内心产生了很多失落、期待、隐微的焦虑不安,似乎有一些障碍是无法轻易被打破的。这种情况拖延久了,就会造成两个人之间能量的互扰,精神的互扰,甚至在同一张床上睡觉,也会造成八九个小时睡眠过程中负能量的交换。在工作坊里,我们看到有很多学员都有这一类的课题。这些问题长期累积下来,会造成一种情感的停滞和郁积,久之,则会造成健康上的问题。像这样的情况,李辛大夫你也是一位心理医师,不知道你碰到的这样的病人多不多?这样的情况你是怎么帮助他们的,从中医的角度,要怎么破除这种障碍?李辛:在做中医看病的时候,我碰到了很多很多这类情况。中医认为,人的身和心,或者说“形气神”是一体的。刚刚说到“身体”,它是比较粗大的部分,就像是舞台。“神”呢,其实包含了意向,不仅仅是个人的,还有众人的、古往今来的一切汇聚而成的“意向之海”。像是主办人——苏息坊的海镔,起了个念头,想让胡老师和李辛老师做个对话,这个意向如果是符合大家需求的,那么,能量和物质会开始因此而汇聚,就像打通经络,要有人,要花时间、精力、钱财来布置。经过一个生长的过程,然后才有了此刻的我们。这个是正向的汇聚。但是呢,一个疾病的产生也有类似的过程,除了急性的外伤、传染病,大部分的健康问题,都是从意识层面、精神层面、认知层面、心理层面,发展到我们的能量层面,能量层面就是中医说的经络、气血这些部分。但这两个层面还是属于无形的部分。但如果无形层面的失调,比如经过了半年,或者两年、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个无形层面的问题就会凝结、固化下来,这时候,疾病已经成型了。就像胡老师刚才说到,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都会受到很多限制,这种限制既来自家庭、学校,也来自这个时代或过去的时代,或来自人类的整个历史。比如教科书说,有一类病在中医里叫做“肝气郁结”,大家都知道有个药叫逍遥丸,但是如果去吃逍遥丸效果不一定那么好。然后我们去按太冲穴,因为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或者揉内关穴,或者按膻中穴,好像效果还是有限。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治疗思路,只是在肉体这个粗大的层面。疾病,不管是生理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就像一条河。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这条河的源头在哪里我们不知道,中间经过了多少支流,穿过了多少阴暗的地下河,才回到地面,然后又穿过了很多的沟沟渠渠,这些我们都不知道。因为我们从来不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bornier.com/ydgn/9919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