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学习心得18

发布时间:2016-10-28 7:35:49   点击数:
第56号教室学习心得18

第18节

  

  观察学生犯错是很有意思的。他们用的是铅笔,所以很快就明白算错了可以擦掉重来。在我导入这项作业之前,我从没想过,艺术原来也有“让孩子们懂得找出错误,加以改正,并继续前进”之美。也难怪我现在成了“艺术爱好者”。

  在接连多日计算小点的分布位置之后,孩子们已经准备要钉钉子了。每个图案会用到-根钉子。此时我故伎重施,不给孩子们一人一把铁锤,而是让他们两人共享一把铁锤和一把尖嘴钳,由其中一人固定钉子的位置,另一人把钉子钉进去。这种合作方式减少了手指被砸的可能。孩子们因怕伙伴受伤,会更加专心。更重要的,或许是他们都沉醉在趣味横生的作业过程当中,一点也不想赶着完成作品吧!

  终于,给图案上线绳的时间到了。由于书上每个图案的说明都非常详尽,所以这是整个过程中最容易的一个步骤。学生在一开始的时候,往往会选很多种颜色,但他们后来会明白“少就是美”的道理,最后选择比较简洁、优雅的风格来完成。

  第一个月过去了,孩子们也完成了一件可挂在家中墙上多年的艺术作品。他们交了朋友,也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他们做了规划、展现了耐心和毅力,努力追求卓越。他们彼此分享,也成功地完成作品。我不需要用测验的手段得知结果,他们脸上的微笑已经说明了我需要知道的一切。

  在这里我要警告各位:这只是开始而已。一旦“艺术”成为教学的一部分,你会发现它让你上瘾的程度比巧克力更大。无论你采用的是“音乐”、“表演”还是“视觉艺术”——最好是3种一起来,艺术都将引领孩子以超乎想象的方式成长。你和他们的关系将越发稳固、牢不可破,而这份联结将鼓励孩子有更好的表现,念书更认真,也更快乐。

  在一个所有事物早已被标准化的世界里,艺术让孩子们保有独特的自我——用梭罗的话来说,就是忠于另一种鼓声,大步向前。

  

  我们在上一次学习了五种不容错过的美术作业。那么这五种美术作业呢,是雷夫老师呀,从美国这些教育体系里边找出来的,现成的,已经大家都明白,都很多学生做过的、运用过的这么现成的这种,而且是容易操作、优秀的这些美术作业,来让孩子呢,寓教于乐。在制作过程中间互相配合,互相协作,完成自己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的这种美术作业,完成了以后都很开心、很快乐。

  我们呀,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人类学习,其实呀,绝大部分都是学习我们历史上古人,我们人类积累起来的这些文明,其实我们是学这些的。学习过去人类整个文明系统,其实我们是学这个东西的。往往创新是很难的,而且呢,是比较少的,是这样。更多的呢,是做什么工作呢?学习。学习历史,学习过去文明的积累。只有学习历史,学习过去文明,我们才有可能站在过去巨人的肩膀上再向上迈进。我们只有把过去的这些文明吸收、消化,把它们改造了,我们把这些吸收融化了,变成我们可理解的,变成我们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了,然后才有可能再进一步地去创新,搞出新东西。任何创新、任何新型的发展,它一定呀,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的,是过去文明的继续延续、继续开发。一定如此。

  所以我们学习呀,很多程度,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古人,或者说尊重过去的这些先辈们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这些优秀的形式——教学形式、文艺形式、美术形式,从过去这些教学里边选择优秀的,适合现在孩子学习的这些东西,一定要这样。

  那么同样,这里边呀,实际上有一个含义在里边。就是说,我们如果想把我们掌握的知识传播下去,同样我们呢,要有好的传播形式。如果有好的传播形式,大家呢,又愿意接收,运用又不难,最后的效果又很好,这样我们的这些文明呀,我们掌握的这些创新呀,就能够长期久远地延续。所以这个形式也是极为重要的。能够把内容恰如其分地、妥当地表现出来,形式是至关重要的。

  从这一点我们理解什么呢?理解到我们地藏七的发展。佛法从过去延续到现在,已经两三千年了,有很多佛法传播的模式很好。但是同样我想,我们古代也有很多优秀的内容,慢慢呀也都沉寂下去了。这里边我想呀,很可能和这个方法表现形式有关。如果这个方式妥当,能够让大家喜闻乐见,用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大家呢,又能够受益。这样的话,这个东西可能就能长盛不衰,是这样。

  那么我们现在地藏七呀,用打七的方式,把佛法说明白了,把修行的方法、佛法的理念说明白了,变成大家日常生活中间一种培训,大家呀喜闻乐见,非常愿意参与到这个打七形式里边。这样的话,我想我们这个方法有可能长久地传播下去。因为什么呢?很多人都在传播佛法。很多方法呢,传播下来了;很多方法呢,很可能也失传了。方式在起着作用,起着很大的作用,甚至是很关键的作用。

  那么现在大家通过打七受益,从学佛里边真正得到益处了,那么呢,他们对佛法有信心,对打七这个形式呢,愿意接受。这样我们现在呢,把佛法和生活中的种种形式结合起来,都变成打七模式了。大家一听说打七就愿意接受,它已经成为一种很好的形式了,都愿意参加。因为知道参加了以后我们总有收获,总有益处,这样就可以慢慢地普及。

  而且我们现在把打七怎么能够传播呢?我们培养义工。用义工实践七的模式,培养义工;用主持人主持七的模式培养主持人。下一步呢,我们通过义工实践七,很多同修发心要找道场,要打七。但是具体这个道场负责人需要什么能力、素质,怎么谈道场,怎么维护道场,那么大家不知道。那么我们就要开“道场负责人七”,培训道场负责人他的能力。这样通过培训大家懂得怎么操作了,自然呀,自己发心,自己去办理道场。这样我们很快就可以把我们打七的种种模式传播出去了,传播久远。它是这样的。

  那么现在呢,无数人呀,通过我们打七,通过我们这个方法受益,他们将来呀,也会持续地坚持下去。一个方法是否有生命力,一个呢,我想就在于它能不能使众生受益、获益,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呢,我想它这个模式,传导模式、传导的形式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把这两个方面都做好,我们这个方法就可以长盛不衰,真正地长久地传播下去。

  我想,那么同样在教学里边也是这样的,把优秀的教学理念一定要变成一种恰当的模式表现出来,然后呢,影响长久。这种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同样呀也能够带给孩子乐趣,同样呢,能够把文明、艺术等等长期地延续,具有生命力。

  我们接着学习。

  

第十章?教练,让我参加

  现在是星期三下午2点半。根据教育当局所分发的课程表,我任教的小学里,这时段是五年级的体育课时间。校方将操场保留给本校8个五年级班级使用。学生的成绩单上有“体育”这个项目,表示这是老师们应该教授也要评估的一项作业。老师还负有测验学生跑步、仰卧起坐、俯卧撑,以及其他体力、耐力相关项目的责任。这些都是全国性的标准。

  本校操场和监狱的操场很相似:外围是16英尺高的铁链围墙,每道大门都上了锁。里面共有4个棒球场、5个手球场、1个作为跑道用的涂漆圆形场地,2个篮球场,以及2个没有拦网的排球场。就空间而言,这些足够给个学生使用。根据法律规定,学生们应该走出教室,到此处增进身体健康,度过欢乐时光。

  但是今天就像许多其他日子一样,除了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就只有2个五年级班级出来活动。一班正在练习篮球基本动作,学生个个井然有序,显然是在加强脚步动作。另一班学生在棒球场上到处乱跑,为了一个球而吵闹不休。他们的老师则坐在长板凳上看着手表倒数计时,等待3点钟的下课钟声响起。操场上看不到其他班级的踪影。他们很少到教室外去上体育课。有些班级根本不上体育课,有些班级则因为全班表现不佳而受到处罚,或是因为某个学生不乖而全班不能到操场。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空荡荡的操场都不是一件好事。体育可以使孩子们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然而我们学校的老师却错失了这样的一个机会。

  在本书的第一个部分,我曾讨论过班风对“教”和“学”的帮助以及创造班风的必要性。只要使用得当,操场也可以像教室一样有效。教导孩子认识体育的正面价值是很重要的。现在,这件事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我们文化所推崇的,原本是代表人性中至高价值的运动员,没想到才过了一个世代,大家竟然崇拜起因某些幼稚行为而被抓去坐牢的运动员。看到孩子们骄傲地穿着代表那些没有价值。或是说得难听一点,根本就是肮脏可悲的运动员的背心,真让我痛心疾首。球迷,甚至连体育记者和体育专栏作家,全都为那些承认作弊和说谎的球员们鼓掌叫好,因为“这种事本来就是比赛的一部分”。就是因为这股令人作呕的趋势,身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必须让孩子们体会运动之美,让他们从正确、有荣誉心的体育竞赛中得到宝贵的人生教训。

  

  这一章呢,是要学习体育,讲体育的重要性。

  体育,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非常的重要。孩子呀,在长身体的期间,必须每天有适度的体育锻炼。这样呢,既能保证身体的发育成长,又能促进他的消化。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起来。

  那么学校对于体育呢,实质上,我们知道,它呀,应该重视。从老师的角度呢,往往把体育可能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了,让孩子在那里熙熙攘攘,随便把时间就打发过去了,浪费过去了,不能有效地组织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边把体育活动真正地进行下去,让孩子在体育活动中间锻炼身体,受益。那么体育活动、体育课,其实呀,同样是教学的一部分。如果教学得当,那么体育课同样可以增加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呢,热爱运动,让孩子从运动中间锻炼自己的体魄,增加自己耐力,增加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体育的正道

  大多数的小学老师上体育课都没有效率。或许他们明白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但自认为没有能力可以教得好。我认识一些从事教师工作的朋友,因为本身在童年时期就不会运动,所以“带孩子们到操场上体育课”这件事总是让他们浑身不自在。还好,我们是老师,我们会进步。

  有些老师带孩子去操场之后就让他们四处乱跑,因为有个理论说,这样一来孩子们会感觉比较平静,回到教室后会比较专心。这个理论或许有它的道理,但如果孩子们在消耗精力的同时也能学到某些技巧,不是更好吗?有的老师很关心孩子,有计划地为他们安排活动,却少了节奏或判断力,一天跑步,一天踢球,一天打壁球。想想看,用这种方法来教数学会是什么情况,有哪个老师会在星期一教乘法、星期二教分数、星期三教整数?不管教的是哪个科目,老师都应该以某一项技巧为目标,等到学生学完学会再教下一技巧,体育当然也不例外。

  “目标”是所有教学的关键成分。第56号教室的体育课目标设定如下:

  1.学生要每天运动;

  2.学生要认识体育基本原则和动作的重要性;

  3.学生要随时随地展现优异的运动家精神;

  4.学生要明白团队合作的价值;

  5.学生要把他们从体育活动中学到的种种经验应用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

  任何体育活动,跳房子也好,排球。棒球也罢,都可以达成以上目标。就像所有的教育一样,父母和老师都应该将他们热爱的事物与孩子们分享。

  

  孩子呀,正是活蹦乱跳的时期,我们如果让孩子能够在长身体的时候多重视体育锻炼,多加强体育锻炼,对孩子的成长非常的有益。而且呢,要有体育教学大纲,要有目标。让孩子在体育活动中间呢,不仅仅是锻炼了身体了,也要学会这些运动的规则,学会一些运动的技巧,掌握一些运动的方法。这样才能够让大家热爱运动。学会几种运动形式,可以长期地一辈子地锻炼下去,非常的好,非常的好!

  那么过去我们国家呢,打乒乓球的习惯,打羽毛球的习惯,甚至是踢键子等等都很好。体育技巧也需要掌握。体育技巧啊,它学习学会,其实呢,也需要下功夫,花时间的,也是不容易的。应该教会孩子至少一项体育运动的技巧。这样的话,他会了基本的技巧,将来呢,有机会就可以长期地开展这一种技巧,开展这种体育活动,能够伴随终生,让体育活动在乐趣中间长期地坚持下去。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原则。

  

棒球:史上最神圣的运动

  我喜欢各种运动,也几乎每种都玩过,还会看电视上的转播或与闲暇时亲自到现场观赏。我崇拜足球运动,带着宗教般的狂热准时收看世界杯足球赛。但是,在所有的运动当中,我最喜欢的是棒球。

  对我而言,棒球是最完美的比赛。世界上只有棒球,在比赛过程中,球是在防守的那一方手中。这是最公平的:一队不能以比赛时间结束为理由不让另一队迎头赶上,就算你领先,仍然必须给对手追平分数的机会。棒球规定了球员名单和打击顺序,比其他运动更民主。每个球员都有上场机会,不能老是派最好的球员上场击球。这种比赛有静止不动的时刻,也有突然冲刺的瞬间。对门外汉而言,比赛过程好像没发生多少事情,然而,精于此道的球迷却能品尝其中错综复杂的细微差别。

  在第56号教室,我们学打棒球。我们用6个月的时间来学习基本规则和动作,之后才实际比赛。日复一日,我们把操场当作教室的延伸。虽然我们走出了教室,但仍以“班风”为行为准则。学生们专心听讲,我认真上课。每一天,我们都会学一项技巧,并练习到做对为止。我的授课计划上可能写着数学课要教用圆规测量角度,下午学习如何把球从三垒传到一垒;另一天的课程可能包括跑垒、防止双杀,或是自杀式抢分的正确方式。

  刚开始很多学生都害怕打球,原因通常不外乎:第一,他们怕球。为避免这个问题,也因为我们是在没有头盔和安全设备的柏油场地上打球,我们第一个月先用较轻软的网球来打。这么一来,学生就可以专心学习基本原则和动作,不用担心被球打到。之后,我们改用橡胶材质的软式棒球(RIF球),这在任何稍具规模的运动用品店都买得到。

  学生怕球的第二个理由,是以前曾有不好的经验。因为掉球后犯错而被父母或同学大吼的青少年,往往忘不了这种痛苦。在第56?号教室,我们不取笑或揶揄他人,无论我们做什么(包括体育在内),这个原则都不会改变。实际上,它就是第56号教室体育课的关键要素。学生会不会嘲弄班上解不出数学题的同学呢?当然不会。那么在操场上也不该有所不同。我教学生认识运动的基本真理:犯错的队友需要我们的支持,而非嘲弄。我让他们知道,对掉球的队友大吼是自相矛盾的:大吼通常是因为想赢,然而羞辱队友只会让“犯错者”更容易出错——他会怕不知道怎么打球才好。第56号教室的学生明白,善待出问题的球员不只是正确的做法,也是明智的选择。

  反复练习棒球基本规则和动作两个月后,我们就开始进行另外两项体育课程。我教排球的方法和我教棒球一样(当然,教阅读和数学也是这样啦。排球球员先学“该站在什么位置”和“如何正确发球、防守、举球以及杀球”,接着学习“战略”。原先他们以为排球很简单,现在才明白它是多么复杂的一项运动。我们也同时开始了体育课的第三部分——跑步。我的目标是让每一个五年级学生在学年结束前轻松跑完一英里。在体育课中加入跑步能为学生准备未来的全国性测验培养体力和耐力。

  

  这一段是雷夫老师呀,告诉我们他是如何教育孩子搞体育运动的。

  那么搞体育运动它的精神,实质上呢,同样呀,要把教育的精神贯穿始终,不仅仅是教数学语文,那么教体育它的原理也是一致的。要寓教于乐,在教育体育活动中间,关键呢是培养孩子的能力,提高孩子的素质。那么教育这些体育运动技巧,一定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练,都要到位。掌握为原则,掌握了,那么呢,他就可以用好。那么刚才我们说了,我们学生如果能够掌握一种,当然能够掌握两种、三种这种运动的技巧,可以受益终生。

  那么雷夫老师他喜欢棒球,棒球可能是美国大家都普遍喜欢的一种运动方式,那么他教给孩子棒球。一步一步地学,用六个月的时间把棒球基本规则和动作就教完了。孩子们呢,把这些过程都分解,一步一步学到位,练习到位,这样对棒球基本上就掌握了。将来呀,学会了棒球,今后就可以长期地运用棒球的这种原理、技巧锻炼下去,锻炼终生,非常的好,非常的好。

  那么学习过程中间,就像学数学一样,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犯错误!我们也不要讽刺挖苦大家,要鼓励。我们人哪有先天就学到位的呢?都是在摸索中间去探索,去犯错,去总结,最后呢,才能够完善的。都是这样的。学习同样如此,学习体育这些技巧同样如此。

  那么呢,对于我们道场,我们义工呢,可能经常有种种的疑问。他们说,在道场能不能犯错呢?怕在道场犯错,怕把碗打破了,怕做的不如法把同修伤害了等等。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这样的想法也是不对的。因为呢,正是因为我们要修行,要改造自己,我们才到道场去修行呀,打七呀,去做义工呀。在道场呢,我们只有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的错误,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去修行,改正自己,提高自己。如果说我们不能够发现错误,那么我们可能就固步自封,无法前进了。我们思想可能已经就僵化了,我们理念可能就成顽固了,我们就没有办法进步了。

  我们学习佛法,我们每天拜忏,忏悔的原理第一条呢,就是认识错误。只有认识错误我们才能够改进啊,才能够进步啊,才能够发露忏悔,后不复造啊!你连错误都找不着,那我们咋进步呢!在道场我们每天拜忏,结果我们发现自己没错,我们实际是进步不了的。所以义工、我们同修们在道场能够发现错误,能够把自己的错误表现出来,这正是我们修行呀,要求大家首先做到的一步。不要怕犯错,不要怕做错。但是做错了、发现了,我们要及时地改正,让我们这些错误知道错在哪里,怎么让我们提高。这个呢,是我们义工们在道场非常重要的修行内容。所以道场提供给大家,就是让大家呀,每天反省,每天认识,每天改错。前提就是允许犯错呀。我们不是圣人,哪能说一点错都没有呢?一定允许犯错。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现在义工实践七设计的这些技巧很好。做了好几个牌子,圆牌子。平时我们戴的是笑脸牌子,这就是我们义工的风貌。我们呢,同样还做了这个大棒的牌子,干什么呢?我们如果发现自己错误了,我们欢迎别人批评。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状况还认识不清楚,那么怎么办呢?我们呀,可能还不需要、不愿意接受别人批评,那么我们戴一个有雨伞的圆牌子。那么大家先不要理我,大家不要烦我,我现在正烦恼着呢,我自己还没理清楚,让我自己呆一会。我自己呢,也做功课,也学习,也实践,但是呢,我自己先慢慢地先转变。等到我理清楚了,我可以跟大家再去交流去,或者呢,我们再换一个牌子戴,把金刚棒喝的牌子戴上去,请大家可以来批评批评。

  这样我们义工实践七这些模式,非常的优秀,非常的好,给大家种种的方便,让大家呢,不要怕犯错误。关键在于什么呢?犯了错误以后,我们有各种的方式让大家进一步地去找问题,自我反省、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些方式都运用起来,慢慢地呀,大家在做义工中间不断地提高,不断地认识,不断地进步。这样的话,我们这个义工实践七真正就起到了修行、改错,对我们义工提高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这个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掌握教育的规律,要掌握人,他这些思维的模式,找到这些规律,找到这些模式了,再转变为一种教育的方式。大家在这里边,时时刻刻用佛法规范自己,用这些模式呢,不断地提高自己,这样我们义工们就能够在一种快乐的、轻松的、和谐的氛围里边呢,长期地进步下去,修行下去。









































白癜风可以治疗好吗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bornier.com/ydjy/14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