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巧姐就来给大家介绍 咱们南岸一个伟大的母亲 ——管萍。 管萍家住南岸区五公里,她有着一个28岁的脑瘫儿子李管彦平。 李管彦平刚出生就被确诊为重度脑瘫,一般的人可能都会被这噩耗打击得粉碎,但是咱们伟大的母亲管萍却坚强的变身为严厉“虎妈”,担负起了对儿子的“魔鬼式”康复训练和家教。让没上过一天学的李管彦平不仅生活能够自理,还自学英文,并且去年已翻译出版了两册中国诗书画书籍。 “儿子是上天给我的考验!”,管萍曾多次说到这句话。 年,离预产期还有三个多月,管萍肚中的孩子就提前来到了人世。 在医院鉴定下,儿子被确诊为重度脑性瘫痪。这是先天性因脑部损伤而导致的四肢及平衡障碍为主的综合症,常伴有智力障碍、四肢癫痫、精神障碍及视听语言等方面的障碍。 “舍不得丢弃,也不想再生一个孩子来剥夺对他的爱。”当时才30出头的管萍接受了上天给她的考验。她和丈夫结合夫妻两人的名字,给儿子取名为李管彦平。管萍说,一家人形式上要绑在一起,心也要团结在一起。 “20多年,我不知多少次暗地里落泪,但我必须狠下心来。罚在儿身,痛在娘心,这完全就是为我们母子俩量身定做的语句。”管萍说。 儿子手指无法伸展,管萍手把手教他,一个动作反复练习;儿子肌肉痉挛,管萍搜集各种资料和医疗知识,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为儿子进行两三个小时的高强度按摩;儿子两腿无法分开,管萍抱住他强行开胯,儿子在声嘶力竭的哭喊中一次次汗流浃背,泪流满面…… 有一次,因为管萍的严厉,李管彦平大哭大喊,导致好心邻居跑去社区告状,说管萍虐待孩子。 面对这样的投诉,管萍真是哭笑不得。“孩子痛,我更心痛,但一想到现在不严厉,我们老了、不能动了,他一个人怎么生活呢?”20多年来,这种担忧一直压在管萍心里,常常彻夜难眠。 每天上午,都是母子俩专门的康复训练时段。不借助外力的连续行走、三秒内蹲起达到三个、连续抬腿、仰卧起坐、器械运动……这位“虎妈”要求儿子每天必须达标,并对每一项动作都有细化要求,这些都是管萍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总结出的最具针对性的方法。 如今的李管彦平,能自己吃饭、洗澡、洗衣,还能帮母亲洗碗,做点简单家务。 李管彦平没有上过一天学,作为脑瘫孩子,如何融入社会,也是管萍担心的事。 儿子12岁时,小区里一位大学老师义务给孩子们开设英语启蒙课,管萍抱着小彦平一起去听课。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管萍发现,儿子对英语表现出很强的兴趣和天赋,每次小测验都能得到最好的“A+”成绩。 见儿子英语进步很快,为营造学习语境,管萍开始抱着已经60斤重的儿子乘坐公共汽车过长江,再步行40多分钟,到解放碑附近的英语角,让孩子练习口语。 后来,英语角的交流已无法满足李管彦平的学习欲望了,管萍狠下心为儿子报了1万多元一年的英语培训班,自己则在家门口开起了小卖部挣教育经费。 与此同时,李管彦平还跟着英语教学光碟学习英语,并利用康复训练之外的时间浏览外语书刊杂志网站。年,他以超人的毅力自学拿到了“全国公共英语考试”四级证书,还在互联网上开通双语博客,开始尝试翻译英文报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母子俩结识了牛津大学出版系助教李静。听说这位患有重度脑瘫年轻人的故事,李静把他介绍给自己的朋友——作家聂晖。 去年,李管彦平翻译的两册《聂晖诗书画印集》相继出版,他的翻译作品受到聂晖肯定。目前,李管彦平又受托翻译谢飞东、聂晖所著的30余万字汉字研究书籍《读字》。 每天下午,是李管彦平的译文时间。工作过程中,他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最多时一天能完成多字的翻译量。 在管萍家里,有着一封儿子写给妈妈的信。信中,李管彦平称呼管萍为可爱、可怕、可敬的‘红太狼’老娘,字里行间满是母子深情和酸甜苦辣:“不知不觉,已二十余载。你见证了我的每次蜕变和成长……说可怕,是因为辅助我康复训练时你常常严苛到不近情理,甚至不可理喻……说可爱,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关系像闺蜜……说可敬,是因为教育方面,你从不讲大道理,但以言传身教……” ??? 这封朴素的信,让巧姐看到了孩子心中的感恩和母爱的伟大, 是啊,哪一个妈妈不伟大呢, 咱们做母亲的哪一个不是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呢, 从柴米油盐到孩子长大成人, 咱们这些做母亲的都是亲力亲为, 那不如恼人的家务都交给江南巧来打理, 省下不少时间就安心陪着孩子健康成长吧! 赞赏 长按复方木尼孜其颗粒用法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