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揭秘仰卧起坐或致瘫这个锅还不能背

发布时间:2017-4-2 7:11:13   点击数:

台湾男子仰卧起坐后瘫痪,抱头式动作被认为是罪魁祸首。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别急,仰卧起坐君表示,这个锅现在还不想背!

  每一位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都会非常熟悉一项运动——仰卧起坐,平躺、抱头、屈膝、起身这一系列的动作也再熟悉不过了。然而,近日这项运动却引起了争议,还曾有报道称台湾一位男性因做仰卧起坐而险些致瘫,而美国也早已经在媒体上刊文叫停仰卧起坐。

  因此,一些学生家长都对学生体侧标准中要求的仰卧起坐项目提出了异议,很多人都建议国内也叫停学生做仰卧起坐,那么仰卧起坐究竟该不该退出历史的舞台?

网传仰卧起坐可致瘫,美国早已叫停?

对此,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张一民教授表示,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正确的仰卧起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一分钟仰卧起坐”并不是“抱头仰卧起坐”。

有报道称,一名25岁的台湾男子在做了几个仰卧起坐后,觉得颈部以下全身无力。医院时,意识清楚,但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医生检查后发现,男子以手抱头的方式仰卧起坐,导致颈椎内血管受不了连续施力而爆裂,血块压迫神经,因而颈部以下全身瘫痪。经过及时手术抢救,男子才恢复了健康。

文中还提到,《华尔街日报》去年12月21日也曾在健康版面发文《为什么你可以停止做仰卧起坐了》,称健身达人和军队专家正在极力推动用平板支撑等锻炼代替仰卧起坐,以此避免背部受伤,美军甚至还打算在训练项目中废除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动作正确要领在于是否“抱头”?

很多人认为,台湾男子正是由于抱头的方式做仰卧起坐才引起的颈椎内血管爆裂而压迫了神经导致瘫痪,因此只要不抱头,采取抱胸或者伸直手臂的方式就可以避免受伤了,而不抱头的方式才是最正确的仰卧起坐方式。

实际上,各国的仰卧起坐测试标准也不尽相同,手臂姿势、屈膝角度、动作幅度等都有区别。其中,香港、美国大多采用抱胸或者伸直手臂的仰卧起坐测试标准,美国10岁小女孩连续做个仰卧起坐大破记录就是采用的抱胸式仰卧起坐,而新加坡、欧洲、加拿大一些体适能测试则采用的双手放在耳侧或者交叉抱头的测试标准。

▲凯莉·巴斯破纪录时采用的姿势(图片来自网络)

而在中国,按照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仰卧起坐的标准姿势是这样的——受试者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

▲我国要求的标准姿势,与欧洲青少年体适能测试,加拿大健康、体育教育和休闲协会体适能测试要求近似,双手十字交叉于头后

▲香港学校体适能奖励计划中的指导动作,双臂胸前交叠,双手放于异侧肩上

▲新加坡国民体适能奖励计划中的指导动作,双手罩耳

▲美国总统体适能挑战-成人测试项目指导动作,双臂体侧平行伸直、双手掌心向下,屈膝90度仰卧垫上

▲美国总统体适能挑战-青少年测试项目指导动作,双臂体侧平行伸直、双手掌心向下,屈膝度仰卧垫上

▲美国运动医学会健康体适能检测指导动作,双臂体前伸直,双手掌心向下置于大腿上

仰卧起坐对身体真有这么大危害吗?是否应退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张一民教授表示,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首先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什么是正确的仰卧起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仰卧起坐又是什么?

第一,仰卧起坐作为一个经典的力量练习动作,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等领域中存在已多时。运动员在用、健身达人在用、热爱健身的民众在用、学生人群也在用。腰腹部、后背部称之为人体的“核心”,是支撑和保障我们行走、跑步、上下楼贴、负重等日常活动的基础,这些部位肌力强了,人体自然就行得正,站的直了,用专业术语说就是“核心肌力”是保障人体各项活动的基础。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加强核心肌群的力量。

第二,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人体的力量素质分为三类,即最大肌力、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爆发力)。其中,最大肌力和力量耐力与健康密切相关,后者多与运动能力、竞技能力有关。如,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年青人,当家人遇到危险时,他(她)能抱的动或背得动家人吗?当一个快速行走数分钟后就感到腰疼、腿疼的年青人,还能够圆满完成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吗?所以,力量是保障人体活力的基础。

第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俗称“体测”)中采用一分钟仰卧起坐作为评价学生力量耐力的指标,从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监测工作就有了,至今网络热议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其中,就包括不同年龄学生人群仰卧起坐成绩下降,所以,我们应该着力解决这个问题。

第四、仰卧起坐动作要领的关键环节是指人体呈仰卧位,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指令,优先动员腹前、腹外侧壁肌群发力,将躯干抬起,即腹肌是原动肌(俗称“发力肌”),也就是说经常做仰卧起坐,可以有效地发展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腰方肌等腹部前群肌肉的力量,而不是某些“专业”健身教练所说的“锻炼竖脊肌、多裂肌”。而位于后背部的肌群在该动作完成中恰好是对抗肌,在运动中起拮抗作用,即要想圆满完成仰卧起坐,该肌群在运动全过程中是要放松的,或者说后背肌群的伸展性和弹性决定了动作质量。同时,为了固定骨盆、下肢(完成屈髋、屈腿)等部位,盆带肌、臀肌、大腿、小腿周围的肌群保持适度紧张,理论上称为固定肌。由此可见,仰卧起坐动作是需要上述肌群协同配合才能完成的。

第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仰卧起坐动作的要求是“受试者仰卧于软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两手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同伴按压其踝关节,以固定下肢。所以,“体测”中没有要求学生双手抱头。正确动作中,两手的作用其实就是固定颈部,也可以理解为托住颈部,使颈部保持微微前屈的姿势,以防止颈部后伸(仰头),造成背部肌肉紧张,影响动作质量。由此可见,双手抱头仰卧起坐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动作。另外,“体测”中的一分钟仰卧起坐是一个测试动作、一个评价指标,其目的是考察学生们力量耐力水平的,不要简单的理解为是一个锻炼动作或健身动作。

缺乏实验数据支持,暂不会叫停仰卧起坐

此外,张教授指出,引发这场讨论的诱因是台湾的个案和美国军队等倡导“平板支撑”代替仰卧起坐等。首先因为证据和信息不全,无法判断仰卧起坐是否是导致血管破裂,最终沦为全身瘫痪的“元凶”。但是医学常识告诉我们,导致全身瘫痪的病理基础应该是颈髓受损。人体解剖学知识告诉我们,颈髓是被软脊膜、硬脊膜、颈椎以及相关的关节、韧带、肌群等结构严密保护在椎管中的,双手抱头产生的压力能够“突破”这些结构吗?此外,神经(如颈神经)受损,应该引起手麻、颈部不适等症状。

任何一个体育动作在练习时,都要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至于锻炼效果和是否发生运动伤害取决于运动负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此外,人体完成平板支撑时,全身肌群做的是典型的静力性工作,而仰卧起坐肌群做的是动力性工作,所以,参加这两种动作的肌肉群不同,收缩形式也不同,当然,锻炼效果也不同。

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角度,张教授建议,中小学的体育老师应教会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即学会动员腹肌来抬起躯干,而不是采用双手抱头过度牵拉颈部前屈来带动躯干。

仰卧起坐:双手正确位置

错误的动作:头过度前屈,运动早于躯干

温馨提示:自我判断仰卧起坐是否正确的简易方法1做仰卧起坐时,常常感觉到腹部变硬,做完后,感觉腹部发胀、疼痛或难受,这就是腹肌收缩参与工作了;2做仰卧起坐时,若感觉到颈部特别紧、特别难受,甚至超过腹部的难受程度,那就是头先动了。即颈部前屈幅度过大。3仰卧起坐练习后要特别注意放松,一般可以采用拉伸躯干的方式来进行,俗称的“伸懒腰”,即躯干向后充分拉伸,起到缓解腹部和颈部肌群过度紧张的功效。在拉伸躯干时,身边最好安排老师或同伴保护,避免摔倒。

来源:人民网、科通社

长按并识别







































白癜风症状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bornier.com/yjff/54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