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一民(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 来源:中国教育报 转自:运动科学论坛
最近两天,网络上在热议“仰卧起坐致瘫”的话题,有部分专家还据此提出“仰卧起坐是否应该退出体测”等观点。其实,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首先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什么是正确的仰卧起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仰卧起坐又是什么? 01 仰卧起坐作为一个经典的力量练习动作,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等领域中已存在多年。我们知道,腰腹部、后背部称之为人体的“核心”,是支撑和保障我们行走、跑步、上下楼、负重等日常活动的基础,每个人都应该加强核心肌群的力量。
02 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人体的力量素质分为三类,即最大肌力、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爆发力)。其中,最大肌力和力量耐力与健康密切相关,后者多与运动能力、竞技能力有关。例如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年轻人,当家人遇到危险时,能抱得动或背得动家人吗?所以,力量是保障人体活力的基础。 0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俗称“体测”)中采用一分钟仰卧起坐作为评价学生力量耐力的指标,从年全国开展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监测工作时就有了,至今网络热议的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其中就包括不同年龄学生人群仰卧起坐成绩下降。 04 仰卧起坐动作要领的关键环节是指人体呈仰卧位,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指令,优先动员腹前、腹外侧壁肌群发力,将躯干抬起,即腹肌是原动肌(俗称“发力肌”),也就是说经常做仰卧起坐,可以有效地发展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腰方肌等腹部前群肌肉的力量,而不是某些“专业”健身教练所说的“锻炼竖脊肌、多裂肌”。 而位于后背部的肌群,在该动作完成中恰好是对抗肌,在运动中起拮抗作用。即要想圆满完成仰卧起坐,该肌群在运动全过程中是要放松的,或者说后背肌群的伸展性和弹性决定了动作质量。 同时,为了固定骨盆、下肢(完成屈髋、屈腿)等部位,盆带肌、臀肌、大腿、小腿周围的肌群保持适度紧张,理论上称为固定肌。由此可见,仰卧起坐动作是需要上述肌群协同配合才能完成的。 05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仰卧起坐动作的要求是“受试者仰卧于软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两手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同伴按压其踝关节,以固定下肢”。所以,“体测”中没有要求学生双手抱头。“两手手指交叉贴于脑后”怎么就理解为“双手抱头”了,不得而知。 正确动作中,两手的作用其实就是固定颈部,也可以理解为托住颈部,使颈部保持微微前屈的姿势,以防止颈部后伸(仰头),造成背部肌肉紧张,影响动作质量。
由此可见,双手抱头仰卧起坐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动作。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因此,笔者还是想建议媒体不要用一个错误动作来质疑“体测”中的仰卧起坐。“体测”中的一分钟仰卧起坐是一个测试动作、一个评价指标,其目的是考查学生们力量耐力水平的,不要简单地理解为是一个锻炼动作或健身动作。 06 需要指出的是,引发这场讨论的诱因是台湾的个案和美国军队等倡导“平板支撑”代替仰卧起坐等。首先因为证据和信息不全,无法判断仰卧起坐是否是导致血管破裂,最终沦为全身瘫痪的“元凶”。 但是医学常识告诉我们,导致全身瘫痪的病理基础应该是颈髓受损。人体解剖学知识告诉我们,颈髓是被软脊膜、硬脊膜、颈椎以及相关的关节、韧带、肌群等结构严密保护在椎管中的,双手抱头产生的压力能够“突破”这些结构吗?此外,神经(如颈神经)受损,应该引起手麻、颈部不适等症状。 07 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人体的肢体运动均是转动。套用杠杆原理解释一下,双手不管是伸直放在头后,交叉放在胸前或者是伸直放在体侧,我们都可以称之为仰卧起坐,双手不同的位置,改变的是阻力矩,或者通俗地讲,手在不同的位置,会导致我们在做动作时,常常感觉到费力或轻松。
感谢媒体引发的这场讨论,感谢医学专家对错误动作的警示,当然更要建议体育教师们,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教会学生学会动员腹肌来抬起躯干,而不要采用双手抱头过度牵拉颈部前屈来带动躯干。 编者注: 可以从以下对比图中看出手肘的区别 仰卧起坐 抱头仰卧起坐 补充《好害怕!仰卧起坐会导致瘫痪?国外已叫停,难道我们一直做错了?》一文 转载自:中国新闻网 来源:钱江晚报(ID:qianjiangwanbao)、新民晚报 记者:张苗沈蒙和宋黎胜张炯强 中小学体育课上,仰卧起坐是最常见的运动项目之一,尤其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男生女生都得参加考核,一分钟40多次才能达到优秀。可是,最近一则关于仰卧起坐的传言让爸妈们紧张了起来。怎么回事? 一名25岁的台湾男子在做了几个仰卧起坐后,觉得颈部以下全身无力。医院时,意识清楚,但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医生检查后发现,男子以手抱头的方式仰卧起坐,导致颈椎内血管受不了连续施力而爆裂,血块压迫神经,因而颈部以下全身瘫痪。经过及时手术抢救,男子才恢复了健康。 而《华尔街日报》去年12月21日也曾在健康版面发文《为什么你可以停止做仰卧起坐了》,称健身达人和军队专家正在极力推动用平板支撑等锻炼代替仰卧起坐,以此避免背部受伤,美军甚至还打算在训练项目中废除仰卧起坐。 看似简单的仰卧起坐对身体真的有这么大的伤害? 这项体育运动项目还能继续开展下去吗? 记者采访了健身教练、医生和学校的体育老师,听听他们的看法。 医生和健身教练 ▼ 很容易造成腰肌劳损 我们先来请教一下健身教练和医生,看看目前常用的仰卧起坐方式到底对身体有没有伤害。 按照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仰卧起坐的标准姿势是这样的——受试者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 但是,专业的健身教练是很不赞同这个姿势的。 “专业参加健美比赛的人,几乎都不会练习仰卧起坐。”健身教练沈超告诉记者,在练习仰卧起坐这个动作时,主要锻炼的是竖脊肌、多裂肌和腰方肌。需要锻炼这些肌肉群的一般是那些经常久坐的人,他们的腰部力量比较弱。“实际在做动作时,大家都是用双手紧抱后脑,用力往前,才能带动上半身坐起,和这些肌肉群受到的锻炼相比,颈部、脊椎受到的伤害实在太大了。” 医院骨科主治医生徐跻峰看来,对中小学生和成年人来说,仰卧起坐所造成的影响有所不同。 来徐跻峰这里看病的很大一部分是腰肌劳损的成年人。32岁的周先生就是最近的一个病例,他腰痛的罪魁祸首就是两周前的健身房锻炼。当时,周先生练习了仰卧起坐和拉伸这两组动作,因为没有健身教练在旁边指导,他采用了普遍的做法:双手抱头,带动上半身,结果出了问题。 徐跻峰说,周先生的腰部肌肉其实当时就已经拉伤了,伤痛持续了两周,“有些病人还可能转为反复发作的慢性肌肉劳损”。 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做仰卧起坐过度或姿势不正确,小时候可能看不出问题,但长大了之后,肌肉会更容易出现劳损,骨骼发育也会有一定影响。”徐跻峰说,“更严重的是,会有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的潜在风险。因为这个动作有压迫椎间盘的过程,如果动作剧烈就会造成器质性损伤。” 在他看来,年纪太小的孩子或者腰椎本身就有疾病的人,尽量不要做仰卧起坐。 真的危害健康吗?标准动作是什么?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学专家王人卫教授介绍说,关键不是仰卧起坐运动本身,而是传统的仰卧起坐动作出了问题。两腿伸直、双手抱头使上肢下压,是仰卧起坐传统的动作。现在许多人做仰卧起坐时,基本采用这一方式。王人卫指出,恰恰这个动作是错误的,如果长期做这样的动作,将使得人体的三个部分受到损伤。 首先是颈椎受损,其次是脊柱损伤,其三是臀肌的压力。 仰卧起坐的标准动作应该是什么呢?王人卫教授给出了答案:双手自然伸直平放在体侧或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如果双手置于颈后耳侧或头后时,要注意不要两手抱紧后颈。她指出,这样的仰卧起坐难度加大,但练习者不要贪急,起初,能做成就做成,不要硬做,循序渐进。体育老师▼双手抱头的动作暂时不会改 健身教练和医生,都认为我们常用的仰卧起坐姿势对身体有危害,那中小学体育课上的这个项目有没有可能取消?或者改变下动作呢?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仰卧起坐对小学低段的孩子没有要求,1分钟的测试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一直延续到大学。三年级学生的及格标准是16个,优秀是42个。相信无论是70后还是00后,都有过同学帮忙按脚,自己咬牙切齿地一个个做仰卧起坐的经历。 那学校会取消这个体育考核项目吗? 记者采访了不少杭州中小学的体育老师,他们的回答出奇一致:短期内不大可能。因为仰卧起坐简便易学,并不需要太多的辅助手段,再加上小学体育课本来安排得就不多,练习仰卧起坐的机会有限,只要事先做好准备活动,掌握动作要领,不过快过猛,意外伤害是可以避免的,之前也几乎没有听说过造成运动伤害的例子。 那被专家和健身教练所诟病的“双手抱头”这个动作呢?会不会改一改?体育老师们表示,这个动作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要求的,短期内改动的可能性并不大。 看样子,学生们得把仰卧起坐进行到底。但家长们不需要太担心,不少体育老师说,他们一般都会在做仰卧起坐时提醒学生用腹部力量,而不是手臂力量,因为会造成损伤其实不是动作本身,而是用力的问题。“总体看,大部分孩子的动作还是标准的。而且,孩子们需要锻炼腰部力量,也比较适合动力运动,仰卧起坐就是个操作简易的动力运动。”一位资深小学体育老师说,在课堂上老师也会采用其他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腰腹力量,不会仅仅依靠仰卧起坐这一个动作。 不过,王人卫教授介绍,港澳台地区已经在各类学校改变了仰卧起坐的传统姿式,明白“双手抱头”不科学的道理。而内地的大、中、小学目前仍没有做出调整。对此,教育主管部门亟待出台关于仰卧起坐的标准,保护孩子们的健康。 两篇文章未做任何删减增加仅作分享对于长期健身的你们来说怎么看?留言给我...——END—— 赏饭、投稿、合作请加治疗白癜风克白灵苏孜阿甫片价格治疗白癜风哪里效果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