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什么因起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19575.html 宁波14岁初三女生小陆(化名) 在家一口气做完 个深蹲、仰卧起坐、跳绳之后, 出现大腿酸痛,尿色发红等症状…… 到医院一检查, 竟被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症! 怎么回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做完个深蹲后 又练仰卧起坐、跳绳,初三女生尿血了 初三的孩子面临体育中考压力,体育锻炼一点不敢放松。最近一段时间,初三男生小龙一直在家里上网课,每天3点40分-4点40分,一个小时的网课不比在学校上课轻松。 深蹲、跳绳、高抬腿,一次高强度运动后,小龙感觉双腿酸痛,走路都一瘸一拐的。家长担心运动量太大,向老师请了假,好在休息了两天之后,他的酸痛症状缓解了很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同样是运动量大引起的肌肉酸痛,初三女生小陆(化名)的情况更严重一些。一次上网课,她完成了个深蹲之后,还做了仰卧起坐和跳绳,当天就觉得很累,第二天一早双腿酸痛,轻轻一碰就痛,走路都有些不稳了。刚开始家人以为休息一下就会好,等到出现尿血症状,家人医院。 在医院急诊科,医生听完小陆家人的讲述后,就怀疑是横纹肌溶解症。经检查,果然小陆的肌酸激酶数值高出正常标准倍还要多,肌红蛋白升高,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并不少见 严重可导致急性肾损伤 小陆家人百思不得其解,孩子只是锻炼剧烈了一些,怎么就得了横纹肌溶解症呢?其实,横纹肌溶解症并不少见。 医院急诊科专家介绍,横纹肌又称骨骼肌,主要附着于骨骼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又呈现明暗相间的横纹而得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骨骼肌受到损伤,肌细胞内的物质渗透到血液中,很容易造成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问题。 横纹肌溶解,最常出现的表现是受累肌群出现疼痛、压痛、肿胀、肌无力等;全身乏力、发热、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尿液呈现茶色或酱油色或红葡萄酒色。 医生提醒,一旦出现以上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治疗,否则严重的会影响肾脏功能。 如何判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 日常锻炼牢记“1、3、5、7” 同样是体育锻炼,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出现横纹肌溶解,有的孩子又不会?其实是因为每个人的耐受能力不同,所以同样的运动量后每个人的表现会不一样。 医生收治过不少因肌肉损伤、挤压伤、过度运动、强体力活动等导致的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对于如何保证在合理强度范围内适当运动,医生介绍了以下几点供我们自行判断,只要符合2条以上的,就可确认为运动过度,这时就应该控制运动量了: 1.运动后马上感觉头晕、呼吸困难、定向力障碍、精神恍惚、心脏跳动快和脱水。2.训练情绪下降,出现容易激动或抑郁。3.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4.受伤和肌肉疼痛的次数增加。5.早上起床时脉搏升高。6.食欲减退。7.精神萎靡、嗜睡,缺乏耐久力。8.频繁生病。9.在下次训练前肌肉仍感觉疲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医生介绍,要注意在剧烈活动前应有适应性训练,避免突击大运动量活动。避免在阳光直射、炎热潮湿的季节长时间、大运动量活动,只要额头、腋下、后背都出汗,这种程度的运动强度就够了。同时,一定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
想要做到科学锻炼,“1、3、5、7”这四个数字一定要牢记:“1”代表每天运动一次,“3”就是每次运动坚持30分钟到60分钟,“5”是指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7”就是运动后每分钟心跳数是减去年龄数。 也可以参照“适量运动法” ??以锻炼刚停下来时1分钟的脉搏数为基准,用减去年龄数为最高脉搏数。一般来说最高脉搏数乘以60%为理想锻炼脉搏数的下限,体弱者与老年人不宜较剧烈运动,应取下限为宜。最高脉搏数乘以85%为理想脉搏数的上限,若达到或超过上限就应减少运动量。 专家提醒,一旦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建议先停止锻炼,多喝水,若休息后症状没有缓解,且出现小便减少、颜色变深或者身体浮肿的情况,医院肾内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关于横纹肌溶解症的专业救治请阅读:急诊室横纹肌溶解症的评估与处理 -THEEND- 来源:浙江在线健康网,综合宁波晚报、浙江在线、浙江省卫建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