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http://www.znlvye.com/ 7月22日,韩国研究团队宣称合成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LK-99,引发全球科研机构的跟进验证复现。参照上一个“常温超导大神”Dias的轨迹,他的第一篇常温超导论文从发表到被撤稿,历经两年时间,今年3月的第二篇常温超导论文在几个月内遭到多所大学重锤,但科学界至今仍未得出最终结论。LK-99的验证恐怕要经历类似的漫长过程,也难免出现一些互相矛盾的验证结果。 (防杠声明,本文不涉及讨论LK-99的真实性,复现结果等等科学问题,单纯讨论美股A股和财经界这几天上演的“室温超导革命”) 古典奴隶革命的先驱叫斯巴达克,当代工业革命的先驱叫纳斯达克。无论科学上LK-99的真相如何,资本市场绝无耐心等待,LK-99已被册封为第N次“第四次工业革命”,并在资本市场中演绎了一出独立的传奇,覆盖奋然而起、惨遭复辟又突然诈尸等反转要素,令人生疑,亦令人生厌。 上蹿下跳的第二次“室温超导革命” 这是最好的时代,“科技革命”不停地呼之欲出;这是最坏的时代,“科技革命”又不停地无疾而终。年的比特币区块链爆发,年的互联网中概股上市热潮,-年的半导体大跃进,年的元宇宙神话,年的机器人旋风,科技概念旋起旋灭,唯一不变的是,有人一夜暴富,却没有新技术一蹴而就。 就在今年,我们已经见证了一次AI革命,两次常温超导革命。LK-99的超导特性能否复现需要遵循科学原则,但每轮“科技革命”大戏的市场情绪轨迹却已经得到完美复现: 7月22日到31日,国内的讨论热度主要集中在舆论场,一些财经媒体报道了中科院、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吃瓜等复现”的态度,相关概念股有所走强,但还没有产生现象级的戏剧化效果。 8月1日下午,美国超导公司——全球资本共推的“革命旗帜”——的股价在8月1日盘前一度暴涨%,华中科大学生上传到B站的验证视频则成为了国内舆论和市场的起爆点,B站网友狂刷“见证历史”,A股则把好几支概念股刷上涨停板,至于验证实验说明了什么,没人关心。 1日晚上,美国超导公司股价开盘起飞,最高涨幅达70%。实际上,美国超导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风电和电网解决方案,不知道它为什么起了这么一个霸气外露又毫不相干的名字,莫名其妙搭上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过山车。这两天A股市场仰卧起坐的超导概念公司,也大多和超导绝缘。 2日白天,超导概念股依然死死钉在涨停板上。随着一些不理想的复现结果发布,傍晚时候另一种情绪开始抬头,一些媒体试图为乐观添加谨慎的护栏,在报道中提高了“验证结果和商业化前景仍具有不确定性”的比重,但仍在幻想“这次炒作不同以往”。到了晚上,美国超导公司股价再次先跳为敬,并在3号晚间跌回“革命前夜”水平,按开盘时间计算,“革命”的金融学寿命只有15个小时。 3日凌晨起,国内市场信心开始崩解,超导概念股直接被踹到地板。晚上6点,媒体报道“韩国超导低温学会认定LK-99不具超导性”,仿佛已经给“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棺材钉上了钉子。 如果说我们在资本市场的“室温超导革命”中见证了什么样的历史,也许最可能是一次反方向的“拿破仑进军巴黎”吧。 等等!别以为“室温超导革命”的故事就这么结束了。4日下午1点,韩国团队放出了第二个LK-99悬浮视频,华中科大论文发表称LK-99具有抗磁性,虽然这些内容无法证明室温超导,但A股概念股立刻揭棺而起,在收盘前1个小时内由绿转红,盘中振幅普遍超过10个百分点。在本文发表的时候,也许美股超导概念也重新开始了“百日王朝”的表演。 从推动科技革命,到炮制“科技革命” 四百年以后,面对绚烂虚幻的科技泡沫,所有略懂金融知识的人都会回想起,阿姆斯特河桥上响起一种纸质证明的叫卖声的那个遥远下午。一群集资去东印度冒险捞金的商人,发明了市场价格可变的可转让证券,这种不必等待生产循环完成就能转手兑现收益的投资模式,擦亮了金融业的阿拉丁神灯。 金融没有基础科技原创力,因为资本对百中无一的基础性科技试错避之不及。从达伽马、哥伦布的新航路探索,到瓦特的蒸汽机、达拉第的发电机,再到半导体、互联网的发明,基础科技的突破都来自公共资助或者科学家的个人探索。 但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金融对于科技和社会大生产的结合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马克思在《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资本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力。”那么金融则代表了市场经济中分配这种权力的权力。运用这种权力从而把科技创新铺开成为全社会的生产营商模式,是金融业最擅长的环节。 在贵金属货币时代,金融收集零散的社会产品支配权(也就是货币),集中授予资本家群体,把调动海量人力物力的特权从王公贵族手中释放出来,把藏在床底、埋在后院的货币统统动员到社会生产中,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充分流动和生产的急剧扩大。 那么,该怎么决定社会产品的支配权该分配给谁呢?这就衍生了金融的另一大核心功能——定价。金融不给具体的商品定价,而是给支配商品生产的权力定价,通过杠杆和交易机制设计,金融利用较少的社会资源,决定极大范围内资产和行为的价格,从而激励、或者说控制社会资源的流动。 金融讨厌古典经济学家毫无灵活性的客观价值论,认定市场上任意波动的价格就是价值。资产价格是潜在收益、供需关系、真假信息、风险、情绪甚至随机行为共同决定的混沌系统,无数经济学家试图给予资产价格波动套上一个看起来理性客观的定价机制,却刻意忽略了最简单的底层逻辑:金融定价是权力行为,不是科学过程。 手握强大的魔杖,金融创造了遍布三大洋的繁忙航线,创造了泰晤士河两岸的烟囱森林,创造了横贯美国的太平洋铁路。金融给一些公司的股票定下高价,调动美国的科研人员研发,调动中国的土木老哥建厂、农民工进厂,让我们普通人能够同时享受到半导体和互联网两大冷战期间的技术成果,也就是躺在床上刷智能手机。 但金融不仅向别人分配权力,也向自己分配权力;不仅给其他人的行为定价,也给自己的行为定价。能够授权别人调用社会产品,自然也可以交给自己享受更多社会产品的特权,二次创业戴威总,继续追梦贾跃亭,年继续拿奖金的华尔街高管,“科技创新”的失败并不妨碍金融大鳄的神仙生活。 甚至对受害者骑脸嘲讽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金融学理论声称,投机利润具有合理性,因为投机者帮助市场“发现”了资产的真正价值。撕开冠冕堂皇的辩解,金融不是资产价值的“发现者”,而是资产价值的决定者,我发现了我制定的价格,所以我应该获得奖励。所以,金融市场不在乎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复现性,不在乎这家公司是不是真的在做超导,他们只需要一种叙事、一股情绪、一个理由,撬动由混沌决定的价格,然后名正言顺地奖励自己。 超导的技术含量还是太高了,特朗普和谷爱凌也能拉动“科技创新” 不仅郁金香、庞氏骗局和金融衍生品能产生纯粹的虚拟泡沫,正常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进步,因为需要大规模的社会资源动员,也永远摆脱不掉盘旋的投机秃鹫。 19世纪,英国和美国都发生过疯狂的铁路股票泡沫,一地鸡毛和一条铁路齐头并进。离我们最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互联网泡沫,新世纪伊始,美国企业只要在公司名称前后加上“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