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不忘初心慈善谱写大爱记98岁老八路

发布时间:2020-9-12 20:25:10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60岁撰写回忆录,80岁成为老年健康之星,95岁写下遗体捐赠遗嘱,98岁捐款20万元扶贫助困……耄耋之年,不忘初心,用追求演绎奋斗之年的神奇,用奉献书写了老有所为的精彩。这个人就是宁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80多年党龄98岁的离休干部魏丰。

浴血奋战十二载

年11月,魏丰出生于河北省任丘市北汉乡约保村。年“七七事变”后,15岁的他听到“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的歌声时,受到启迪,立下了不当亡国奴的誓言,参加了任丘抗日人民自卫军。后被编入八路军冀中军区野战第16团,随军转战晋察冀、冀鲁豫各抗日根据地,参加过南征讨逆、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

年冬,他们16团南进至阜城与连镇之间的孙镇一带时,遭到了日寇疯狂反扑,军区机关和团直属队,在战斗部队的掩护下,由孙镇北撤30余里,到达一条小河西侧的李家洼。刚进村,日寇就从东、南、北三面同时向我军开枪开炮,17岁的魏丰虽然第一次参加这样激烈的战斗,紧跟着战友们,当敌火力密集时就卧倒,火力稀落时就前进,他卧倒在农民耕地的不足一米深的土沟里,敌人从南北两侧射来的子弹,交叉从他身上方飞过,噗噗地落在土沟两侧沙土里,像在沙土沟里爆豆子的声音,他毫无畏惧和战友们一起向敌人猛烈反击。太阳落山时,部队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他的英勇表现受到领导表扬,在战斗中火线入党。

年8月,他们16团参加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任务是攻占娘子关以东的北峪、南峪车站和日寇据点,破坏铁路、桥梁、切断日寇西进交通线。特别是北峪据点的攻坚战打得异常艰苦,当双方陷入胶着状态时,炸铁路的巨响震慑了敌人,直教人胆战心惊之际,他和战士们勇敢地战士们立刻冲进碉堡,将50多名日寇全部歼灭。随后,为了阻击敌人的反扑,他和战友们一边组织扒铁路、毁路基、割电线,经过五昼夜的激战和大破袭,敌占区几十公里的铁路陷入瘫痪。魏丰说:“这次战斗中,我的不少战友牺牲了,我也负了伤,特别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二营六连指导员闫冷同志不幸牺牲,增加了我对敌人的憎恨和要为战友们报仇的决心。”

年秋,日寇趁晋冀鲁豫根据地兵力空虚进行扫荡。战斗中,魏丰不幸负伤被捕。在狱中,他继续斗争,积极发动越狱暴动。“第一次我们准备在年11月8日下午5点暴动,那时敌人在吃饭,且人枪分离,防守力量薄弱。但在暴动前10分钟,敌人突然以消毒为名,将所有人赶到大铁房。”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他们的计划。虽然第一次暴动失败了,但魏丰没有放弃,随后又组织了几次暴动,不断有人成功越狱。魏丰说:“气急败坏的日寇决定将剩下俘虏运到东北挖煤,我在途中跳车逃脱,并继续抗日。”

日本投降之后,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在年夏天,国民党94军牟廷芳部队占领了静海县解放区的独流、黄岔、二堡、王口、子牙河等集镇,使子牙河沿岸40余里的村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使很多村干部和党员被杀害。魏丰他们不得不从王口镇撤出,到子牙河以西文安洼一带打游击,年6月,他在子牙河以东第五区当秘书,在区委书记王学曾带领下开展对敌斗争,组织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年6月,魏丰被调到静海县七区任区长兼武工队长,带领武工队到津捕铁路、运河沿岸开展游击战,对出城清乡骚扰的国民党部队和伪军进行打击,到12月,我东北和华北野战军攻占了唐山。杨村、军粮城、杨柳青等地,对天津形成包围之势,静海县城的国民党等纷纷外逃,有多人逃到小南河时,被我军俘虏。12月20日静海县宣告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魏丰转业到地方从事经济工作,先后任静海县供销社主任、天津专区供销社主任办公室主任,宁河县乡镇企业局办公室主任等职,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直到离休。

为革命英烈立传

年魏丰离休后,并没有真正的休养,而是把离休看作是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他总是说人从岗位上退下来了,但心不能退,共产党员的初心不能变,于是他在年积极参与了中央军委组织的军队党史撰写工作,他一干就是3年。魏丰对撰写史料工作热情与执着受到广泛的称赞。

在撰写《南进支队战斗在冀鲁豫》过程中,由于历史久远,有些史料需要调查核实,他冒严寒,战酷暑,走访了分布在全国各地多位老战友和烈士家属,先后撰写了“晋察冀野战第16团的组建及主要战斗历程”“李家洼突围战的回忆”“南征讨逆”“巩固冀鲁豫边区”“拔掉日军大章据点”“百团大战中的16团”“怀念战友吴喜增烈士”等多篇回忆文章,得到冀鲁豫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组的表扬,此工作组在年12月26日写给中共天津市委,宁河县委的信中说:“魏丰同志系我八路军南进支队老同志,年10月参军以后,随军转战华北各根据地,参加过讨逆战役、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为编写南进支队党史资料,提供了很多珍贵资料,我们还拟请他撰写一些亲身经历的回忆录……”而后,他撰写了以本人经历为主要内容的两本回忆录《坎坷人生》《晚霞》,同时为《天津老干部》杂志,《风展红旗如画》一书和《战斗的岁月》一书撰写了多篇回忆文章,近10年来,他就有7篇征文获奖,为社会提供了很好的“红色记忆”。

魏丰撰写的回忆文章,不仅丰富了军队党史资料,为教育下一代提供了珍贵教育资料,而且还为一些烈士找到家,并树碑立传。

年,魏丰在写南进支队的军史时,到任丘县民政局寻找老战友、英烈吴喜增的名字时都查无此人。因他和吴喜增同年参军,同在一个团,在南进支队抗战6年,他心里激动不安,说这是共和国的功臣,我是他的战友,不找到他,我对不起他的在天之灵!于是他就骑车下乡查访,跑了几十个村余里路,终于找到了他的家乡,现属大城县大尚屯镇南席阜村(他参军时村属任丘县后划归大城县)。见到了吴喜增的妻子孙凤兰时,已72岁。吴参军时24岁,她带着未满周岁的儿子吴大众,熬过了艰难的48个春秋,见到百里迢迢找来的魏丰,孙凤兰老泪纵横,因为魏丰是吴喜增烈士唯一的知情人啊。

特别是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党中央号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魏丰深受启发,想起在30年前调查了解到,并写成的“永远怀念我的老战友抗日英雄吴喜增烈士”一文(曾在《天津老干部》杂志上发表),分别寄给了廊坊市委,大城县委,并建议要为其树碑立传。

廊坊市委收到魏丰纪念吴喜增烈士的文章和建议后,高度重视,市委办公室协调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民政局等部门根据魏丰文章提供的线索,对烈士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经过两个月的工作,使吴喜增烈士不仅回到了家,而且事迹更加充实完整。

魏丰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吴喜增,大城县南席阜村人。年出生,年参加革命,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晋察冀边区野战第16团第2营营长,年4月任冀鲁豫边区第4军分区独立支队副司令员,在河南新乡,开封一带作战(该支队司令员师凤山是由旧武装收编来的,不负责军事指挥,吴喜增实为独立支队最高指挥员)。年10月,吴喜增率部在长垣县(时称滨河县)胡口村阻击伪装成皇协军的日军时,重伤昏迷,被日军抓获。吴喜增不肯投降,被日军割掉舌头,挖去眼睛,折磨致死。当时,部队和县政府在胡口村给吴喜增烈士修了一座坟。年前后,吴喜增的舅舅把其尸骨迁回大城县南席阜村吴家坟地,没有立碑,长垣县胡口村原吴喜增坟地平整为农田。

按照魏丰的建议,大城县民政局于年9月编写出版了《永远的丰碑》一书,书中为吴喜增烈士进行了单独立传。廊坊市委党史研究室根据魏丰提供的有关资料及调查材料,编写了《吴喜增传》。年清明节,大城县民政局与烈士家属达成共识,在南席阜村其家族墓地中为吴喜增烈士立纪念碑,并将大城县烈士陵园内革命烈士纪念室光荣墙上的牺牲时间由年补充为年10月,牺牲地点由原来的河南省长垣县补充为河南省长垣县胡口村。魏丰为老战友吴喜增烈士立纪念碑捐款元,写了碑文,并题词:“名重青史,万古流芳”。

对魏丰这一善举,得到老战友家乡人民的称赞。年5月18日上午,大城县人民武装部部长胡文新,大尚屯镇镇长李振领,南席阜村党支部书记吴德江及吴喜增烈士的家属一行专程来宁河慰问魏丰。在魏丰讲到老战友吴喜增生平及壮烈牺牲时,几次哽咽,在场的人感动得无不落泪。

坚持学习传授技艺

在魏丰老人家的书橱里,摆满了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文学等各种图书。他离休后,就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坚持学习至少3小时。30多年除生病住院外一直坚持至今。虽说他只有小学文化,可他以惊人的毅力,阅读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等理论著作,学习中央党史,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二战完整档案等书籍,并把学习的心得讲给老干部,青年学习和社区居民。

在上世纪80年代,他刚离休后,宁河县老干部局请他为全县离休干部作了“共产党员离休后继续为党做工作”的主题报告。还为天津财经学院来宁河进行社会实践的学生,以他亲身经历作了两场“我所经历的抗日战争”的报告,对青年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他离休后当了单位20年的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每次党支部活动,他都为大家讲学习体会。就这样他几十年来,为社会各界作报告一直没有停止。就在今年庆祝建党98周年活动中,在6月30日还到他居住所在社区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报告,使居民群众很受教育。

魏丰10岁学习少林拳,有武术的功底。在离退后,他又学习了太极拳,与武术教练王春荣一起,带领指导芦台镇群众晨练队30年,先后培育男女武术爱好者近千人,获得“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县体育和老干部部门每年举办的老年体育运动会上,他获得踢毽比赛8连冠,80岁时荣获天津市太极拳比赛三等奖,并被评为“天津市第四届老年健康之星”。

魏丰在90岁时,组织了武术精英表演,并自费制作光盘20个发给芦台镇各晨练点,并到各点辅导拳、剑、刀、棍、扇等技艺,到现在魏丰还能练少林拳单式,太极拳套路及高难动作。如扑步下势,金鸡独立,仰卧起坐等。芦台镇在他的带领下各社区形成了一道道晨练武术的靓丽风景。

魏丰在30多岁的武术教练中,不仅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健康了群众的身体,还培育出一名武术“女状元”胡凤玉。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个早晨,魏丰在芦台镇方舟公园(以于方舟烈士命名的公园)晨练,有一位中年女同志对他说,我想参加晨练。魏丰问她多大岁数,她说,20公岁,魏丰说锻炼不限年龄,可以参加。一问名字,她叫胡凤玉,她入队后,勤学苦练,几个月后,她功夫超群。在一次宁河县武术比赛上,她获得特等奖。之后,她在省市,全国的各项比赛中获得金牌10多枚,连续4年出席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大会,在年全国体育先进代表大会上,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并合影。

热心公益奉献终身

今年3月份的一天,正忙于准备换届工作的宁河区慈善协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打“我是宁河区工业和信息局的离休干部魏丰。今年是实现全面小康战略的决胜一年,我要捐款20万元,为脱贫奔小康贡献点力量,也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当工作人员听完他要捐这么多钱很吃惊,问他你的子女知晓吗,他说,我手中有法律文件,我的财产我有支配的权利。随后工作人员深入到他的家中才知道他是有着80年党龄98岁的离休干部,子女们都支持他捐款,并了解到他多年来一直默默地在做公益事业。

年10月,魏丰得知家乡河北省任丘市北汉乡约保村在实施小学改造工程。他知道在80年前村里没有小学,要踏着泥泞的道路到邻村去上学,很艰苦,他要为改善家乡小学的学习条件出点力,捐款5万元,使村里孩子们上学不再走土路。作为一名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2年的老兵,魏丰对人民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对我军的元帅更是无限的崇敬。他在年自己出资2万元,编辑出版了《开国元帅》一书,对我军的十大元帅的事迹作了详细的介绍,书免费发放后,深受读者的欢迎。

更令人惊讶钦佩不已的是,魏丰决定死后将遗体捐献,为祖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最后的贡献。他说,我是唯物主义者,在入党时就立下誓言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的遗体如果还有益于生命和科研,那将是我最完美的追求和奉献。起初家人不同意,他执拗地说:“人死了就臭了,烧了就糊了,不如捐给国家。”在他的坚持下,家里人就同意了,他立下了遗嘱,让家人签了字,并在红十字会的参与下,在年9月办理了公证手续,实现了他的意愿。

在遗体捐献办完之后,魏丰又想到人死后建墓地占地问题,他自己算了一笔账,人死后按人均占地4平方米算,14亿人就是56亿平方米,再过几代,加上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等占地,我们后代还有地可种吗,他们怎么生活?因此,他作贡献就贡献到底,并说服老伴(老伴陈光也是离休干部),死后不占国家土地,骨灰撒海,实行海葬,并立下遗嘱。他在年9月,向宁河区工业经委党委作了书面汇报,同时让3个子女向区民政局写了申请,并在申请书上都签了字。这些手续都办完后,他还向家人讲,在他临终前交特殊党费5万元,并把这些都写在回忆录《晓霞》一书中,做为辞世时兑现的依据,这就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对自己身后事的安排。

文章来源:北方网

编辑:津云新闻曲璐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bornier.com/ydxg/9918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