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发给我一张图片,显然是从网上下载的。图片里是一则招聘启事,给自己上初一的孩子找家教。不知道原始的招聘启事是发在哪里的,但是通过启事中对孩子的简述,不难对上号。 找家教不稀奇。比较少见的是这位家长把初中三年的KPI都放在启事里了,有非常详尽的指标描述,做到什么什么,奖励多少多少钱。整个初中三年,ta不仅把家教安排的明明白白,孩子的生活也毫无缝隙。 启事一共有5部分,分别是孩子基本情况,目标要求,以及家教要求。为了避免对号入座,关于孩子的部分隐去。 启事的主人是通过创新,机器人及编程,运动,绘画,英语,现在的成绩排名来描述自己孩子的。从简历里可以看出,这位小姑娘在小学阶段可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样样都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因此才进了名校实验班。 但刚上初一,问题就来了。期中考试,小姑娘成绩滑坡,名落孙山,即使在全年级,也是排名靠后。很显然,不仅是家长,孩子的内心也是受打击严重。 这一点从启事主人给家教提出的最主要目标上就可以看到。 看完这份长长的启事,以及家长设定的家教目标,包括奖励金额,都让我感到非常荒谬。 虽然我没资格担心人家孩子的心理状态,但还是隐隐感觉,小姑娘已经进入人生的泥沼,而家长还在用鞭子一味催促。这份启事里透露出来的价值观,实难苟同。而且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实在太高了,太难了。 稍微解读一下启事中的目标。 小姑娘目前在海淀区的名校实验班。北京的教育资源,最集中是海淀区,最优秀的也在海淀区,北大,清华,人大,全在。这些大学的附中,其中6所,人称6小强。6小强里实验班的孩子,如果名列前茅,目标是看齐清北,稍微野心大一点,就是出国考藤校。 真的,我要是这位小姑娘的家教,一年级帮她从现在的位置上考到第一,别说5万,50万都有的是家长排队送钱。 还有那个终极目标,中考在海淀区考第一,奖励老师6万元。 中考海淀区第一,全北京排名说远一点,也是前20。这样的成绩,会有什么样的高中,或者大学,即使不在北京也能理解吧。也许家长也知道达成这个目标不现实,所以才给6万元。这就更难懂了,既然是没有希望的目标,何不定成万,万?可见家长也许还藏着“我家孩子如此优秀,万一达到了呢。”的心思。 其他的目标就不说了,我看了看,也就仰卧起坐45个比较容易一点。但是转念一想,既然我都觉得容易,家长是特意放一块糖给老师钓鱼,还是实际情况可能非常难呢? 那些生物满分,地理满分的目标。是,也不难,每年都有好多学生满分。但是满分放在群体里是相对稳定概率,放在个体上就是随机概率,稍有不慎就完蛋。它需要孩子有实力,还要细心,关键时刻不手软。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家长三观不正的地方。能够优秀的孩子,一定有良好的习惯,从小就能科学管理自己。不仅是管理学习目标,还包括心理建设和负能量排遣。 放在一开始的主要目标,才是家教最难完成,最难达到,又是最能帮助小姑娘一辈子受益的好事。而家长居然一分奖励都没有! 再仔细想,这些主要目标,是应该通过家教来完成吗?家长的责任呢?家长才是那个陪伴孩子成长的核心人物。这么大的责任,丢给家教去解决?这是什么价值观? 有这样的目标,恰恰表明,孩子在小学阶段,大概率是催熟的,是家长通过各种手段拔苗助长上去的。以致于到初中,当自我越来越觉醒的之后,孩子受不了了,不愿意了,难以顺从地继续走在“暗无天日”的路上。但凡她有一点兴趣,都不至于让家长开出这份招聘启事。 可怜。孩子可怜,家长也可怜。但孩子没错,她只是在能量过度输出之后,正常回调。可怜家长,却必有可恨之处。 我能理解每个家长对下一代成龙成凤期待,这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但认真想一想,凭啥你的孩子就一定不普通?严格的说,一定在主流赛道上不普通? 每个孩子都生而不同,优势不同。他们原本可以有更加自由的童年,但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力,尤其是生在海淀区。女儿不止一次跟我发脾气,抱怨,那些学校里的知识,老师的管教,她觉得如何如何。 我做不了虎爸,下不了狠心。我只好对她说:你上的学,你们上的学,目的是把你们培养成革命一块砖,一个合格的打工人。一块砖不需要有太多个性,合格的打工人首先要搞清自己的定位。我现在帮不了你,在这条大家都挤在一起的赛道上,你如果跑不出来,就没资格对抗它。你能跑到优秀,我高兴,跑不到,我理解。但是不要因为你觉得怎样,就放弃努力。我们总要先证明自己,才能得到与之匹配的力量。 从小学念叨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她能理解多少。如果最终她就是普通的学生,有普通的一生,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就像我妈现在看我,平平安安就是福。 希望总还是要有的。奋斗,可能让我们更接近命运的极限。这是我想要传达给女儿的理念。 显然,招聘启事的主人,我们不在一条线上。我一定是TA内心鄙视的家长,未来一定会后悔的那种。而TA的孩子,是凤凰,是鲲,是鹏,是上古神兽今日转投尘世,一点灵识不灭,即刻就要飞升的天才。 我想问TA,你凭什么给孩子这么大压力,但我知道不配。我只能写几个字感慨一下,然后对女儿说,你都不知道你爸有多好。当然,她一般的反应只有一个字:切。 忽然想起前些天看过一个案子,加拿大灭门案,主角叫做JenniferPan是中越混血移民的二代。 这个貌不惊人的小姑娘,曾经是优秀的学霸,不仅弹得一手好钢琴,而且学习优秀,更是花样滑冰的高手,甚至有望代表加拿大出战奥运会。 然而,因为一次意外,Jennifer伤了十字韧带,无法再进行高强度的滑冰训练,学习也一落千丈。从学霸到学渣,不知道Jennifer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历程。但我们知道的是,她开始伪造数学成绩,继续在父母面前扮演学霸的人设。 一开始,Jennifer还想着假成绩总是能用真成绩掩盖的。谁知造,造假如同吸毒,她的成绩从此与学渣并列,再无起色。曾经差一点成为初中毕业生代表的Jennifer,连高中文凭都没有拿到。 当然,这一切她的父母都不知道,他们相信了Jennifer提供的所有假材料,包括考取名校读大学。Jennifer在不断的造假中,心理支柱来自男友Denial。她整日与Denial厮混在一起,一晃就是4年。中间还对家里谎称去另一所大学研读药理学。 按时间毕业之后,Jennifer假装自己医院工作。但谎言总是有破绽。Jennifer的妈妈没多久就起了疑心,医院工作,怎么没有制服和工牌呢? 于是,一天早上,Jennifer的妈妈坚持要开车送Jennifer上班。医院,Jennifer就跳下车,说自己快迟到了,然后躲到厕所里面几个小时,确认妈妈离开才敢出来。 但是妈妈也不是真的傻子,找不到Jennifer,医院么。Jennifer的谎言被戳穿。不过只是一部分。她医院上班,但没胆量告诉父母,她高中都没毕业。 父母一气之下,干脆圈禁了Jennifer,禁止她跟Daniel来往。 几个月之后,圈禁逐渐放松。Jennifer终于可以用教钢琴的名义离开家。她找到Daniel,希望重拾旧好。但Daniel确实已经烦了Jennifer数不清的谎言,直截了当的告诉她,“你搞定自己的人生,搞不定就别来烦我。” 失落的Jennifer没多久,和一直暗暗喜欢她的Andrew好上了。Andrew在一次聊天里,跟Jennifer说,我父母也很烦,真想杀了他们。这个可怕的主意提醒了Jennifer,为啥不一了百了呢? Jennifer求Andrew买凶杀人,Andrew也真的找来了人。加币,Jennifer教钢琴攒下来的“巨款”,给了“杀手”之后,就踪迹全无。原来是个骗子。。。 阴错阳差,Jennifer和Daniel真的重温旧梦。这时,Daniel的另一重身份浮上水面。原来Daniel竟然是个毒贩。Daniel是真的认识亡命徒,真的找来了三个黑人,准备杀了Jennifer的父母,拿到房产。 行事的那一晚,Jennifer的父亲早早上床,母亲出门参加活动,9点才回。三个黑人在夜里以Jennifer朋友的名义进入家门,6个人坐在客厅尬聊一阵之后。Jennifer的父母被三个黑人带到地下室连开5枪!妈妈身中3枪当场死亡,爸爸头部中了2枪倒地不起。 Jennifer按照约定向警察局报案,有人入室抢劫,听到枪声,父母情况不详。 那一通报警电话,Jennifer演得还不错。可惜,Jennifer的父亲命不该绝,居然在Jennifer打电话的时候,从地上爬起来,几声大吼之后冲出家门! 后来的故事就简单多了。Jennifer的父亲入院3天后苏醒,对警察说,Jennifer认识那三个黑人,他们还谈笑风生。而接受调查的Jennifer,对此一无所知,还在扮演无辜少女的角色。。。 经过多轮审讯专家高技巧的讯问,Jennifer终于交待,自己是幕后主使。 其他波折不提。这起轰动加拿大的灭门案,最终以Jennifer入狱30年结束。 细思极恐的案子。弑父杀母的案子不新鲜,像Jennifer这种,没有遭受极端迫害(性侵,虐待等),却冷血买凶,事后又天真地以为自己没事,还主动配合调查的案子,她是独一份。 也不是说,每个华裔都有如此童年,就会怎样怎样。Jennifer全家的悲剧,固然有她个性的原因,更多还是家教出现了严重问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悲剧,还在不停上演。希望上面提到的招聘启事,内容虚假,全是编造(虽然看了落款联系地址,我真信。)。希望如果真人真事,小姑娘能靠自己的韧性抗住人生第一波,也是最大的压力,健康成长。 那些奖励金额,让我觉得,她的父母不过也是普通人。那,何妨也做个普通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bornier.com/yjff/9929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