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衰老 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 现实从来不是静止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的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衰老与暗示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 心理学家朗格教授指出,“老年人的虚弱、无助、多病,常常是一种习得性无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 关于衰老的很多思维定式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人老了,记忆一定会衰退吗? 在岁月面前,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 将一个人的心理时钟倒拨20年,有可能吗? 在这里,心理学将为我们发现这种“可能”。 ▲艾伦·朗格 返老还童的可能性 心理学家艾伦·朗格教授今年63岁,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第一位在哈佛大学心理学系获得教授席位的女性,以及哈佛医学院的老年医学部门成员之一。 曾获古根汉艺术基金奖、美国心理学会公共心理学杰出贡献等多项大奖。 在一部即将开拍的好莱坞新片《倒时钟》中,詹妮弗·安妮斯顿将出演朗格教授,电影主线是她在年做的一个实验。 一个匹兹堡的老修道院里,朗格教授和学生精心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这个地方被布置得与20年前一模一样。 他们邀请了16位老人,年龄都在七八十岁,8人一组,让他们在这里生活一个星期。 这一个星期里,这些老人都沉浸在年的环境里,他们听上世纪50年代的音乐,看50年代的电影和情景喜剧,读50年代的报纸和杂志,讨论卡斯特罗在古巴的军事行动,美国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 他们都被要求更加积极地生活,比如一起布置餐桌,收拾碗筷。 没有人帮他们穿衣服,或者扶着走路。 唯一的区别是,实验组的言行举止必须遵循现在时——他们必须努力让自己生活在年,而控制组用的是过去时——用怀旧的方式谈论和回忆年发生的事情。 实验结果是,两组老人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改善。 他们刚出现在朗格的办公室时,大都是家人陪着来的,老态龙钟,步履蹒跚。 一个星期后,他们的视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血压降低了,平均体重增加了3磅,步态、体力和握力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不过,相比之下,实验组,即“生活在年”的老人进步更加惊人,他们的关节更加柔韧,手脚更加敏捷,在智力测试中得分更高,有几个老人甚至玩起了橄榄球。 局外人被请来看他们实验前后的照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么多年来,关于这个实验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 毕竟,这是一个田野实验,因为缺乏实验室的控制,一个结果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释。 事实上,直到今天,朗格教授仍然难以解释,那一个星期里,这些老人的大脑和身体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交互。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老人在心理上相信自己年轻了20岁,于是身体做出了相应的配合。 为了维持时间感,那些“活在年”的老人必须付出更多的“专注力”,即更有意识的“活在当下”,因此他们的改善更明显。 虽然不至于“返老还童”,但这个实验至少证明了,我们生命最后阶段的衰老并非是不可逆转的。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 她接着说,“老年人的虚弱、无助、多病,常常是一种习得性无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 关于衰老的很多思维定式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人老了,记忆一定会衰退吗? 脑神经科学的证据显示,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其大脑活跃程度与20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区别。 他们在短期记忆力、抽象推理能力以及信息处理速度等方面的能力都不应差于年轻人。 那么,到底是什么抑制了他们真实的潜能? 根据朗格教授的分析,这是因为我们身处一个崇拜青春而厌弃老年的社会。 年轻的时候,我们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永远不会老。 与此同时,我们固执而轻率地认定衰老和能力减弱有着必然的联系。 某天早上我们醒来,惊恐地发现自己已步入老年,这种思维定式往往极具杀伤力。 当我们发现自己记性越来越差时,最现成的解释似乎就是——我们老了,而很少再去寻找其他的可能性,比如也许是我们失去了记忆的动机和意图? 事实上,很多心理实验都证实,一个人衰老的速度与环境暗示很有关系。 与一个比自己年轻的人结婚,往往长寿; 相反,与一个比自己年老的人结婚,往往短寿。 社会经常规定了,什么样的年龄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否则就是为老不尊。 因此一个经常穿制服的人往往不容易显老,因为制服没有老少之分,没有年龄暗示。 “如果我们不是将‘变老’看成是一种时间的遗失,一条单向的下坡路,而是一个时间的过程,一种自然的变化,我们会发现年老的许多好处。” 在20多年前的一个养老院的实验中,她发现,当一个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控制权时,比如他能决定在哪里招待客人,玩什么娱乐节目,自己照顾房间里的植物,他会比那些被全方位照顾的老人更加快乐,更爱社交,记性更好,而且活得更久。 有人问朗格教授,是否想过让自己回到30年前? 她笑着说:“如果你是一个懂得专注力的人,年龄从来不是问题。 无论你20岁,30岁,或者60岁,你都是在体验当下,你在自己的时间里加入生命的体验。这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可能心理学 朗格教授用一词之差来解释她的研究与传统心理学之间的差异:传统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而她研究的是“可能是什么”。 她将自己的研究称为“可能性心理学”,不是描述普遍的真相,而是寻找个别的可能性。 朗格教授热爱网球。年轻的时候,她摔断了脚踝,医生说她从此会瘸腿,再也不能打网球了。 但现在她双腿健康,仍然在打网球。 30多年“可能性心理学”的实践,使这位心理学家将身体和心灵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度过了一段非凡的岁月。 她觉得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她不敢尝试的。 当别人告诉她“不”的时候,她一定会反问一句“为什么不?” 什么是专注力? “可能性心理学”的第一个假设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或者能变成什么,一切皆有可能。 但人是习惯的动物,我们如此容易被僵硬的世界观、惯例、偏见或者刻板印象所麻痹,我们的很多行为往往是先入为主、不假思索,或者想当然的结果,而没有经过任何思考或者认知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其实,我们并不知道。 朗格教授做过一个“复印机”实验:几个人在排队复印东西,实验者问前面的人能不能让他先复印。 只要这个实验者给出了理由,人们通常都允许他插队。 有趣的是,这个理由本身是否合理却并不重要。 无论你说“对不起,我赶时间”,或者“对不起,我想复印文件”,人们的反应是一样的。 “并不是他们没听见你说什么。” 朗格教授说,“而是他们根本没意识到你说了什么。”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行为都是像复印机实验里的那种“自动”状态下做出的,所以,我们需要时不时地停下脚步,思考一下我们正在做什么,在某个情境下是怎么反应的,为什么会这样的反应? 还有没有别的选择?这就是所谓的“专注力”。 在她的学术生涯中,这是一个核心概念。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专注力”其实是一种很简单的实践——留意新事物,积极寻找差异。 无论是关于你自己的,还是关于周边环境的,无论这个新事物看上去很傻,或是很聪明,只要它是新的,是不一样的,就会将你置于“当下”的状态,让你对人和环境重新敏感起来,向新的可能性敞开,形成新的视角。 而那些我们多年来称之为“智慧”的东西也会变得可疑起来。 为了适于生存,我们的脑海里保存了无数的规则与分类,以快速有效地指导当下的行为。 这也是文化对人的教化功能——通过传达“绝对”的概念,我们的文化得以代代相传。这无疑带来了稳定,但也让我们付出代价。 因为很多时候,情境已经变化了,我们还一如既往地坚持着那些规则和分类,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 从这个角度而言,“专注力”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它并不意味着否定,而是存疑和追问,从传统、权威、成见、惯例、约定俗成中,收复自己的头脑,对塞给自己的信条问一句,“真的吗?”“为什么?”“万一呢?” 朗格教授认为传统医学的问题也在于此。医学是一种不完美的科学,它能提供的只是概率,一种抽象的数学概念,但到了病人那里,却经常被作为唯一的正确答案接受下来。 事实上,任何一种疾病,一旦落到个人身上,每个人都有他的特殊性,没有一个人是概率,没有一个人是“大多数”。 “我并不反对传统医学。” 她解答道,“我只是反对对医学测试和医生的无条件信任与依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无意识状态——我们太容易接受一种疾病的标签了,比如癌症、抑郁症等。” “现代人应该对‘不确定性’有更健康的尊重。” 她说,“‘不确定性’才是现实世界的本质状态。 现实从来不是静止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的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一旦我们看清自己是如何自我束缚在文化、范畴、语言和思维模式的陷阱里,就会发现,人生中我们可以控制的部分,包括健康和快乐,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我们的“精气神”是从哪里流失掉的?什么是精气神? 精,泛指人体一切营养物质,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主要由肾来管理,常常有“肾精”之称。“人始生,先成精”,精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过程。气,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气在人体有推陈出新、温煦脏腑、防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重要职能。“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能周流不息,如环无端,人体则健康无病。 神,是指人体的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所主。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则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强,神气涣散则身弱,故《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 精气神从哪里漏掉的? 养生就是养精气神。现在的养生变成养身,补身体了。你补了很多,但都漏掉了。你要先抓住这漏掉的窟窿在哪里。 一般来讲,就有五个,第一,眼睛,第二,耳朵,第三,舌头,第四,鼻子,第五,就是你的大脑妄想。 按黄帝内经来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个是讲你精神上要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你要精神内守。你能守得住,你身体就好。守不住,身体就不好。现在人很怕缺营养,其实人本来需要的能量是不多的,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漏掉了,用来运作你的欲望和妄想了。所以你要先补漏。 一、眼睛和耳朵 精神内守中,守好你的眼睛和耳朵是很重要的。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你每天去看花花绿绿的,比如你看花,眼睛把精神投放到花身上,那你精神就流失了。现在最严重的是看电视电影,玩游戏,整个人的精神都被电视给吸进去。现在更糟糕,看手机,手机上什么都好。这类东西很暗耗你的精神,中医叫肾精。 比如你去跑步,你全身动起来,这个叫明耗,你坚持不了多久,身体就起保护作用,你就要修行。但你看电视,慢慢地耗,你一点感觉都没有。你看一个上午的电视,肯定比干活一天更累,因为肾精消耗严重。 眼睛东看看,西看看,看到了欢喜,心就生贪着。这都是耗精神。眼睛是通肝木,耳朵是通肾水。以前人听音乐,喇叭开得很大,这些音都是物理音,对你的精神都是损伤的。人要多听自己身体的声音。而不是拉成耳朵去听,有个搞音乐的,每天用尽耳朵去听。结果她身体就特别不好,失眠严重,就是消耗肾精过度。 二、舌头,口味要清淡 很多人吃什么东西都味道不足,口味就变成越来越严重。冬天吃酸辣火锅,或者每天要吃橄榄菜,辣椒等下饭,这都是口味败坏。而口味败坏,根本原因就是肾精不足。比如解渴。口渴了,喝水能解渴吗?其实解渴是靠体内生津。有些糖尿病的,一直感觉口渴,就是他体内无法生津的原因。津恰好是来自肾水和心火相交以后,嘴巴就有口水,这时的口水是甜的。肾精不足,你就感觉不到甜味。 三、鼻根 许多人很爱闻香水,女的爱喷香水,而香水会伤脾胃,让你消化不好。如果鼻根清净,你看一个地方,好不好,比如你要买房子,你用鼻子闻一闻就知道了。这是鼻根清净的功德。 四、意根 大部分的精气神都给妄念给消耗了。比如疑心重的人,他就脾胃不好,长不胖。那他手纹一定比较乱,因为他思维太复杂,总是走歪了,一会儿想他是好人,一会儿想他是坏人。这类人就比较累。所以人要简单一点生活。你精气神就足。 但要养生,却不容易。因为你体内有一套系统,他会通过七窍来起作用。这套系统就是魂魄系统。这类系统会生长,会吸收。 比如你没有调整好你的魄系统,魄系统是脏的,它就会吸收脏的消息,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都是负面的,带着阴能量的,八卦新闻的。魄系统就吸收这类阴能量,然后让你体内的阴能量更脏。所以网络上经常好事不报道,坏事一直报道。你要是很喜欢看负面新闻,是你身体内魄系统太脏了。你想要开发智慧,光明正大起来,就不容易了。 魄系统一污染以后,就容易蒙蔽你的心光,你心的灵光就被蒙蔽,智慧就难开发起来。所以修行,不要看乱七八糟的新闻报道,八卦等负面消息。 这魄系统你通过修行,增加你的正能量,它慢慢也会转化为正能量,也不喜欢看负面八卦新闻。这就是你体内阳气充足了,对于污染性的新闻,图片就会排斥。那祖师大德更厉害,他们修到了对世间的东西都不留恋贪着,这时你精气神才更饱满。 如何养足精气神? 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气、神虽各具其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则仅存,亡则俱亡。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明朝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指出:“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保精以储气,储气以养神,此长生之要耳。” 有医家认为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要养生保健长寿延年,必须“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所以要保养精、气、神三宝,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则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妄游,情不安动,气不外耗。 冥想静坐,就是通过自我调节,控制心身,是养足人体精气神一种较好的手段。它要求思想高度集中,静心宁神,摒除杂念,放松全身,达到万念皆空,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保护性抑制状态。久久行之,能收到保养精气神的功效。精足,气旺,神全,则精神焕发、行动矫健,老年人能鹤发童颜,延年益寿,青年人可长葆青春,推迟衰老。 总之,养足精气神对于人体保持健康、益寿延年非常重要,尤其要注重对于“神”的保养。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运动,常冥想,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宽广,情绪稳定,方可避免精神疾病的侵袭。 财、色、名、食、睡,古代佛家称为五欲,实际上也与五行五脏相对应,财为金应肺,色为水五脏应肾,虚名为火五脏应心,食为土五脏应脾,睡为木五脏应肝。在五欲之中,以色、食、睡最难去除,佛道都有相应超越的方法和境界。古代道家说:精足不思淫,炁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实际上就是不断充实相应脏腑之机最后实现水火既济而超越五欲的过程。 精足不思淫,对应的是道家百日筑基之初始修补阶段,酒色财气四关度越后,断除邪淫之心,不断固摄元精,恢复如孩童之未泻未经之状态;炁足不思食,对应道家炼精化炁即道家百日筑基之中高级阶段,终化淫欲为火光三昧,打开了直接与宇宙能量相沟通的通道——所谓“采气”大关,可以达到不思食的效果,古代也有辟谷、食气之说。 仔细分析,一般食物也对应胃脾功能,黄帝内经认为对应于天干戊和己,二土成圭,当与中宫土位之勾连密切相关;“神足不思睡”,古人称为“斩睡魔”,在道家对应炼炁还神的过程,这一个过程若修得好,可以夜不倒单(不睡眠)。实际上这与炁归脏腑、入中脉造成中脉的通透有关,一般人只能炁走12正经,则有子午流注的规律,也必然会有特定时辰炁的胜衰,造成一天内人心理和生理的节律,睡眠也由此原因导致,当炁入中脉之时,全身脏腑经脉之炁都比较充足,则不受节律造成的炁脉盛衰约束,也就可以不用睡觉而不受其约束。 一般来说,筑基补漏初级阶段完成方能精足不思淫,不思淫才能炼精化炁;炼精化炁完成方能炁足不思食,不思食方能炼炁化神;炼炁化神完成方能神足不思睡,不思睡方能炼神还虚。 你是阳气不足,还是阳气不通?人体一旦阳气不足,健康也将会缺乏一定的动力,身体抵抗力下降,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疾病,可见阳气不足对健康危害巨大,以下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有关阳气不足和阳气不通分别是什么症状,并对其各个方面的解决方法:一、阳气不足 阳气不足的人,天生阳气亏虚,或是过食生冷,露的太多,损伤了阳气,让温煦的力量减弱:表现为:1、手脚冰凉2、畏寒怕冷,特别是腰腹3、手冷过肘,足冷过膝4、精神萎靡5、经常拉肚子,便便里还有没消化的食物6、夜尿频繁,枕边人被惊醒数次7、舌色发暗,胖大有齿痕解决方法如下:1泡脚搓后腰泡脚是件美差,加上艾绒泡脚,边泡脚边搓后腰,两手握空拳放在腰眼的地方上下搓,时间15-20分钟。坚持一周,就会看到效果。2踏步摇头生阳气想要补益人体的阳气,就要多刺激身体阳气最足的经脉。背为阳,这两条经脉都循行在人体的后背,一条是人体最大的阳经:督脉,次之便是膀胱经。把他们疏通、温暖,让阳气充足而生发。方法:放松仰卧于地板(垫上瑜伽垫)或床上,两手抱于颈,好像要做仰卧起坐的样子,头略微抬起;双脚做原地踏步的动作,一收一伸踩着虚空,动作不宜大。同时头随着脚的伸缩而向左右摇动,收左脚时头向右摆,收右脚时头向左摆。这个方法充分锻炼到后背,可以打通督脉,生发阳气,对肾脏有很好的强壮作用。循序渐进,时间宁少勿多,以不疲劳为主,如果脊柱出现疼痛感,可在练完此功后取俯卧位,让人用掌根从颈一直按摩到尾骨,这样可加速打通督脉。二、情志不畅,阳气不通 很多人是在情绪波动,心里紧张时出现手脚冰凉,甚至冒冷汗。而一些性格拧巴的人。表现为:肚子胀气,偶尔反酸,疼痛,情志不畅时更加明显、胸闷不畅快,两肋胀痛、情绪不安,烦躁易怒,敏感、在以上表现的前提下,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解决:1敲敲胆经,赶走经络垃圾胆经属足少阳,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当胆经出现了淤阻的时候,阳气的运行自然会受到影响,那么在这时候就需要动手来通一通。敲胆经方法:每天在大腿外侧的四个穴位点,用力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也就是左右各两百下。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需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敲胆经的最佳时间:敲胆经的时间安排其实没有那么严格,只要不是在饭后等特殊时间点就可以的。但是,最好不要在深夜(23点至1点之间进行),23点至1点是气血进入胆经的时候。一般在早上的7点到11点之间敲比较好。早上的9点多到11点,也是胆经最活跃的时候。注意事项:1、饭后不能敲胆经因为饭后大量的血液都去消化去了,敲胆经的话,胆经就会和胃部抢血(敲打的部位血液流量会变大),胃部缺血消化就不良,是得不偿失的。2、女性经期不能敲胆经有的女性本来血就很少,但由于肝脏热,所以月经问题没有暴露。血气上升后,肝热下降了,月经推迟是正常的。当血达到正常水平,月经也就恢复了。所以,月经来时可以少敲或不敲。2按揉、艾灸膻中穴手脚很凉,心里很堵,膻中很疼。把心里的郁结渐渐揉开,手脚也就渐渐暖起来啦。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治疗乳腺增生的有效穴,是八会穴之气会;心包募穴。膻中为任脉、脾经、肾经、小肠经、三焦经,诸经交会穴,为宗气所聚之处。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以左手大鱼际或掌根贴于穴位,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方向各按揉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处)20次,反复10次,以胀麻感向胸部放散为佳。艾灸方法:在膻中穴用回旋灸,每次20~30分钟,于经前15天开始施灸,每日1次,以皮肤能耐受为度。灸至月经来潮。三、气血虚弱,供能无力 气血不足,身体里没有足够产热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末梢的气血供应充足,方能得到滋养,手脚才能温暖起来。表现为:1、头晕目眩,神疲乏力2、不爱动3、健忘,心悸心慌4、嘴唇,指甲淡白5、面色无华解决:1静坐保养气血臀部稍垫高,盘腿坐在较硬的平面上,脊柱挺直,头顶上拉,手放在膝头,呼吸自然,闭上眼睛什么都不想,只听呼吸,可以将气血集中在身体里。15分钟的打坐,让您烦躁,焦虑,散乱的心回归安宁,您会觉得气息顺畅,气血充足,心情愉悦。无需思考,医生对气血不足的人,最大的叮嘱就是“好好休息,别想太多”,有想法,就让他们飘过去,不让内心起伏波动。五谷为养,把五谷做成容易消化的粥类、粉粉糊糊,借住谷物的能量,养脾胃,养气血,一点一点给身体加固。2站桩快速补气血站桩的姿势却也是非常有讲究的: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种最基本的站桩补气法,在练习站桩前,应排空大小便,而且饭前、饭后一小时不宜练习。1、脚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平行或呈内“八字”形站立,两脚站得不能太宽,脚跟比肩稍宽一些,脚尖和肩宽度差不多。2、膝膝盖微屈,膝盖不能过足尖,大腿根部空虚,呈似坐非坐的状态。3、手两臂环抱于胸前,掌心相对胸部,双手十指相对,手指自然舒张,两腋想像夹着一个气球,既不能用力过大也不能不用力,手的位置开始时可以放低一点,以后再慢慢上升,但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4、头头要正,百会上领(想像头顶似有一线把头部悬吊起),下颏微收。口微微闭,舌抵上腭,神情平静。目光平视,自然呼吸,全身放松。使周身上下气机平衡、和畅。5、肩肩部放松,不能绷紧,不能端肩膀。肩膀要很自然地耷拉着,往下松。这时锁骨、胸部有点沉,所以肩下松时还要往两侧外撑。有的人站桩时间一长就身上流汗,两手冰凉,原因就是肩肘没放松,气运行受阻。因此,在练习站桩前要把肩膀抖搂抖搂,放松地前后转一转。6、身体上身挺直,不能塌腰翘臀。胸部微含,把背拉直。胯部往前翻,屁股微微往下坐(想像屁股后面有虚空的椅子,只做到椅子前沿的1/3),如果做到以上两点,腹部会自然放松微回收。会阴上提,尾闾下垂指向地面。会阴往上提,气就能往上升,配合着百会上领,这样上下气机连成了整体,气机平衡,内蕴充足,才能显现出“站如松”的挺拔英俊、内气浑厚的姿态。体内气机充足、通畅了,身形自己会往下矮。下矮时膝盖不能过脚尖,这样站桩既出功夫又长力气。但是一定要注意尾闾下垂,否则体内的气只上不下,气机上涌,失去平衡会导致血压升高。保持这个姿势,尽量放松全身,什么都不要想,让气血自然流动。一般至少站30分钟。开始练习站桩时,会觉得很费力气,膝盖、大腿酸痛。有的人还会哆嗦,这是正常的反应,没有关系,哆嗦劲儿过去慢慢就好了。腿酸痛时一定要坚持,忍耐一会儿,酸痛是因为你的身体里气不足,无力支撑身体重量。这时你可以用意念去体会哪个部位酸怎么个酸法,气随着意念行走,你的意念到了酸痛的部位,气就会注入这个部位。等到这个部位的气慢慢充足之后,酸痛也就消失了,这时你的身体就会蹲得更低更稳了。站过桩的人都有这种体验,只要站上一会儿,你就能感觉到四肢发热这是因为你的气血开始旺盛起来了,再站一会儿,你会自然地感觉到体内气的运动,你的意念到了哪里,气就会跟到哪里,这是因为你身体内的经络开始连通了,经络连通之后,气血就会畅通无阻,身体的各种病症就能很快得到改善,正如苏东坡评价练站桩时所说:“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不仅如此,随着功力的增深,慢慢还能达到整体的状态。站桩者的运动过程,也就是祖国医学一直提倡的天人合一,心态安详空灵,气血活跃,精气充沛和畅。陆家易中医自然疗法——慢性病康复调理康养班《中医自然疗法传承师》培训班亲爱的朋友,大家好! 第三期《中医自然疗法传承师》及“慢性病康复调理康养班”开班了,老师大爱只为传承毕生所学,寻找中医自然疗法爱好者(不需要有任何基础,从灵魂深处爱好即可),不管您目前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您认真学习,诚心传承,老师就能够把您教会。报名截止时间:4月10号 上课时间:4月16号~18号(4月15号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