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得糖尿病,赶快来看看有哪些坑要躲开!本文提要全球问题:怎么会到处都是糖尿病患者?瑞典研究:糖尿病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中国指南:心血管代谢病统统赶出家门!全球问题:怎么会到处都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已经席卷全球,全世界到处都是糖尿病患者。据最新的第九版《全球糖尿病概览》[1]披露,在年总数已经达到4.63亿人,到年可能会增长至5.78亿人,年可能突破7.00亿大关,接下来数十年的增长率可能会高达51%!值得注意的是,-年,中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区糖尿病患者增长率将达到31%,数量会从1.63亿上升至2.12亿人,占世界糖尿病患者的1/3,并估计1/3的糖尿病相关死亡事件也将发生在此。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经有1.16亿人,到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预计将达到1.亿人。图1.1全世界到处都是糖尿病患者! 同时,《全球糖尿病概览》还披露了一系列的数据: 全球有1/11的成年人(20-79岁)患有糖尿病,约4.63亿名;较年增加了万。 全球有1/2的糖尿病患者并未得到诊断,约2.32亿名;较年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增加了万。 全球有1/5的糖尿病患者年龄大于65岁,约1.36亿名;较年增加了万。 每年10%的健康医疗花费用于糖尿病,相当于亿美元;较年增加了亿美元。 1/6的婴儿(万)受妊娠高血糖影响,其中84%婴儿的母亲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3/4的糖尿病患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2/3的糖尿病患者生活在农村,全球有3.亿人。 超过万儿童和青少年患有1型糖尿病。 全球有1/13的成年人(20-79岁)糖耐量受损,约3.74亿人;较年糖尿病高危人群增加了万。 图1.2两年时间多了万名患者! 诸多生理与心理因素都和糖尿病的发生有关,从可以改变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到难以改变的遗传背景,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因素不一而足。为了预防糖尿病发生,我们首先要了解究竟有多少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最近发表在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会刊Diabtologia上的研究[2,3]就明确了34种糖尿病风险相关的因素,还提示了21种可能与糖尿病风险相关的因素,为人们有的放矢地预防糖尿病提供了方向。 瑞典研究:糖尿病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这项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Institutt)和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Univrsity)的研究[2]采用了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手段来确认各种暴露因素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这一方法可以避免混淆因素的干扰,同时也能防止反向因果效应对于研究结果的影响。 图2.1研究发表于Diabtologia研究首先基于已有的文献探索了糖尿病相关的因素,在回顾了篇相关的文献之后,发现了种可能与糖尿病风险相关的因素,随后确定了有97种可供进一步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的因素。同时,研究还回顾了2型糖尿病相关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发现了14个可能与糖尿病相关的因素。图2.2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可以避开干扰研究人员使用了糖尿病遗传复制与荟萃分析(DIAGRAM)数据库对97种因素开展分析,共涉及超过7.4万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超过82.4万名对照组,随后在芬兰生物银行网络(FinnGn)数据库中的约1.1万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约8.2万例对照组中进行了验证。图2.3研究花了大力气来寻找糖尿病风险相关因素研究人员一通操作猛如虎,发现有34个因素明确与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其中19种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包括抑郁、失眠、收缩压、开始吸烟、终生吸烟、咖啡(咖啡因)摄入、血浆异亮氨酸、血浆缬氨酸、血浆亮氨酸、谷丙转氨酶、儿童和成年期的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量、静息心率和四种血浆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花生四烯酸、硬脂酸)水平。这些指标的水平越高,就越容易得2型糖尿病。图2.4研究共发现了34种因素与糖尿病风险有关同时,研究发现了15种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有关,包括血浆丙氨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女性初潮年龄、睾丸激素水平、BMI调整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出生体重、成年后身高、女性瘦体重、循环维生素D、四种血浆脂肪酸(α-亚麻酸、亚油酸、棕榈油酸、油酸)水平和受教育年限。这些指标的水平越高,就越不容易得2型糖尿病。图2.5八种因素在调整后仍对2型糖尿病的风险有影响这一系列的影响因素之中,有8种因素在经过成年BMI的调整后依然对2型糖尿病的风险有影响,收缩压(+39%)、开始吸烟(+8%)、失眠(+7%)和谷丙转氨酶(+3%)水平增高将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总胆固醇(-10%)、儿童期BMI(-24%)和BMI调整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45%)升高,2型糖尿病的风险反而会降低。其中,失眠是最新发现的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不过在调整BMI之后失眠对于糖尿病风险的影响从+17%下降到了+7%。这意味着失眠可能通过影响体重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图2.6酒精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酒精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此外,研究还发现了21个可能与2型糖尿病风险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由于证据水平较弱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提示性,包括饮酒、不吃早餐、白天打盹、睡眠时间短、巨细胞性动脉炎、特应性皮炎、焦虑、血清铁、血清硒、尿钠、促甲状腺激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一些氨基酸和炎症因子水平。研究人员指出[3],这项研究证实了一些先前就已经确定的糖尿病危险因素,同时还发现了失眠等2型糖尿病潜在的新危险因素。这些研究结果可能会改变2型糖尿病的预防措施,降低肥胖率和吸烟率已经被广泛认可,但改善心理健康、睡眠质量、教育水平、出生体重等措施也应该逐渐被纳入公共卫生政策之中。中国指南:心血管代谢病统统赶出家门!研究全面阐述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当然很有价值,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几十个因素背都背不下来,更别提真的预防糖尿病了。中华预防医学会推出的《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4]为大家指明了方向。这项指南分别从膳食、活动、戒烟、限酒四个方面阐述了把心血管代谢病一起赶出家门的方法。1、膳食 合理膳食可以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 对于没有心血管代谢疾病及其他慢性病的成年人,需保持平衡的膳食营养结构。 谷类是平衡膳食的基础,增加全谷物、杂粮、杂豆和薯类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适量吃鱼类、蛋类、豆制品、乳制品,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代谢疾病发病风险。 减少钠盐的摄入,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钠盐5克。 减少加工肉类、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控制膳食胆固醇摄入。 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适量饮茶。 表1一般人群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的膳食建议2、活动所有人都应当增加运动、减少久坐,即使少量增加身体活动也能带来健康获益。 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分钟中等强度或至少75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相当量的两种强度活动的组合;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提高到每周分钟中等强度或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相当量的两种强度活动的组合,但应先科学评估,循序渐进。 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2天进行针对所有主要肌肉群的增强肌肉型身体活动,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起立等。中老年居民、慢性病患者或残障人士,即使不能达到健康成年人身体活动量,也应该根据身体状况坚持进行身体活动,避免久坐不动。 每天睡眠时间保持在6~8小时。 表2常见有氧身体活动类型及推荐量3、戒烟吸烟是心血管代谢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效应较强,推荐避免吸入任何形式的烟草。对吸烟者反复提供戒烟建议,帮助其戒烟。避免被动吸烟。避免主动或被动吸入电子烟。4、限酒对于饮酒者应限制每天酒精摄入量(成年男性25克,成年女性15克,或酒精摄入量每周≤克)。肝肾功能不良、高血压、心房颤动、怀孕者不应饮酒。对于糖尿病患者不推荐饮酒,若饮酒应警惕酒精可能引发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饮酒。不建议不饮酒者通过少量饮酒预防心血管病。图3失眠增加糖尿病风险,每天都要好好睡觉!虽然指南中推荐的健康生活方式并未涵盖研究所涉及的所有34项糖尿病相关因素和21项可能与糖尿病相关的因素,但对日常生活却更具指导意义。毕竟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监测自己血液里的氨基酸水平,但却可以牢记要好好吃饭、多多运动、戒烟限酒的准则。当然,如果脑子还够用,记得每天要好好睡觉那就更好啦!REF: [1]IntrnationalDiabtsFdration.IDFDIABETESATLAS,9thdition.Availablvia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bornier.com/zysx/9934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