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健身器材的安装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除了方便居民健身外也成了孩子们玩耍的乐园。但对孩子来说,这些看似安全的场所暗藏危机。很多案例告诉我们,健身器材不是玩具,孩子玩耍非常容易受伤。 案例一 在漫步机易跌倒、砸伤孩子★★★★★ 漫步机一经快速走动,惯性很大,不易控制,再加上有些孩子喜欢双脚同向甩动,整个身子都飞起来,可能使大腿根部、肩部拉伤以及腰部扭伤。另外有些孩子等不及漫步机停下来就着急往下跳,也容易造成摔伤和扭伤。而且漫步机上用来脚踏的荡板,是钢制的,一不小心砸到人非常疼,如果这个荡板砸中的是孩子的头,后果将不敢想象。 温馨提示家长最好在旁边看护,并给予适当指导。一是让孩子保持动作协调,幅度不宜过大。另外也要告诉孩子,如果想下来,也要等漫步机慢慢停下。 案例二 双杠坠落摔伤★★★★ 很多孩子喜欢在单双杠上表演惊险动作,比如倒挂金钩、荡秋千,甚至在上面吃东西,说笑打闹。不仅容易掉下来,而且往往上去容易下来难,有些孩子就直接往下跳,容易导致崴脚甚至骨折。 温馨提示家长除了告诫孩子不要尝试危险动作,也要教他们一些自我保护措施,比如从单双杠上下来时尽量用滑而不是跳。如果往下跳,必须注意姿势,应该前脚掌先着地,然后是整个脚掌,而且腿部保持微微下蹲的姿势。 案例三 腹肌板极易卡脚★★★★★ 仰卧起坐健身器上有很多铁管,孩子喜欢在上面爬来爬去或者走来走去,脚非常容易被卡进去。 温馨提示家长应该在旁边看护,并且告诫孩子不要做危险动作,不要站在仰卧起坐健身器上走来走去,而应该正确使用腹肌板。 案例四 跷跷板支撑点夹手★★★★ 很多孩子喜欢玩跷跷板,但在玩的时候不注意安全,比如站在翘翘板上、突然起身离开跷跷板(容易被翘起来的跷跷板碰伤)、摸跷跷板的支撑点。这样非常危险。 温馨提示孩子玩跷跷板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在旁边看护,并且告诫孩子,玩跷跷板的时候不能做危险动作,不能站在翘翘板上;如果不想玩了,要告诉家长,不能突然起身离开;更不能摸跷跷板的支撑点。 案例五 健身滚筒易卡膝盖★★★★ 健身滚筒主要由一个圆柱形滚筒和一个扶手组成,两边是固定杆。要在这件器材上锻炼,上肢必须牢牢抓紧扶手,下肢再在滚筒上踩,让滚筒转起来,脚步也要跟着动起来。这个时候,假如上肢没抓稳,摔下来受伤的概率很高。其中,最严重的情况就是下巴磕在扶手上。孩子的身体协调性还不完善,这件器材对他们来说很危险。 温馨提示家长要告诫孩子,千万不能在健身滚筒上玩耍,而且要远离健身滚筒。 案例六 转腰器极易把孩子甩出去★★★★★ 转腰器本身并不危险,但孩子却喜欢另类玩法——不扶把手,站在转盘上转圈,稍不注意就可能被甩出去,轻则摔在地上,重则头磕在转腰器的柱子上。 温馨提示家长要告诉孩子,玩时双手一定要扶稳把手。另外,家长最好在孩子玩耍时在一旁保护。 案例七 腰背按摩器极易扭断手指★★★★ 腰背按摩器上有滚轴,小孩子喜欢用手转滚轴,如果滚动过快、来不及松手的话,极易把手指扭断。 温馨提示家长要告诫孩子,不能滚动腰背按摩器上的滚轴。 案例八 立式荡板★★★★ 经常会有孩子把它当秋千来荡,这种器材由于下端没有扶手,孩子们在玩的时候,用力过猛荡的太高时,很容易从上面摔下来,摔倒后这个荡板会继续摇摆的,很容易砸伤孩子。 温馨提示最好不要让孩子去玩这种器材,如果孩子非要玩,家长一定要全程看护,双手扶在孩子两侧,避免孩子站立不稳摔下器材。 为什么好端端的健身器材成了危害儿童安全的“杀手”,而在隐患面前家长怎么就没引起注意? 原因:小区健身器材,儿童不宜原来户外健身器材,是只适用于成人的公共健身设施,并不针对儿童。但无论是居民区、公园还是广场上的健身器材都没有明确的指示牌,以注明器材的使用方法、功能、警示等相关内容。因此,当大人疏忽时,儿童意外就极易发生。 注意:孩子好奇心强,家长需注意 小孩将健身器材当成玩具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孩子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在成长的某个阶段对窟窿、缝隙等特别有兴趣,所以在玩耍时,常常将头、手脚伸进健身器材的缝隙,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强烈建议家长要在孩子玩耍前给予适当指导,让孩子保持运动协调,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以免出现意外。 小建议:选择适宜的儿童健身器材 由于使用者对户外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不正确,加上高使用频率及风吹雨淋,不少小里里的户外健身器材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如螺丝松动、锈迹斑斑、转动不灵敏等情况。因此,当家长看到孩子准备在户外健身器械上玩耍时,要仔细对器材进行检查,以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后再让孩子使用。小编强烈建议您,最好根据孩子自身身体状况和运动水平,为其选择适宜的健身器材,而不是成人器材。 如暑期选择在健身点玩耍的,请一定要告知孩子:注意安全使用健身器材! 转自:物业俱乐部 请扫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