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春节过后找不到状态这几招帮你做回自

发布时间:2024/12/23 11:02:31   点击数:
春节过后,许多人往往会在节后两三天内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情况,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假期综合征”所导致。而如果已经出现或为避免出现此类情况,不妨参考以下这些睡眠、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建议,帮助自己调整好节后状态。调整生活作息早睡早起很多人在春节期间把时间安排得太满,或走亲访友,或奔波在旅途,甚至通宵娱乐,不给自己留一点休息时间,导致睡眠不足。由于放假期间生活不规律,有些人节后很难适应,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可以在假期即将结束时调整作息,尽量早睡早起。如果因为生物钟被打乱而导致晚上难以入睡,不妨洗个热水澡、听听轻音乐,会有助于睡眠。饮食多样多吃蔬果春节的餐桌上少不了大鱼大肉,很多人因此肠胃负担过重,建议节后多吃一些蔬菜水果进行调节。只有确保饮食多样,营养才能均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膳食指南》)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樱桃、猕猴桃、黑莓、柚子等水果含糖量相对较低,可以适当食用。还可多吃点新鲜的沙拉,因为生吃蔬菜水果可以保证最大的营养含量。吃多少蔬菜水果合适呢?《膳食指南》建议,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适度运动每天步过节期间,不少人在牌桌或电脑前通宵娱乐,缺乏运动,节后会变得“懒懒的”。适度的运动可以帮你恢复元气。根据《膳食指南》,要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步。运动能让人心情舒畅,其形式有很多,比如散步、跑步、打球、游泳等。针对学龄儿童的运动要求与成年人有所不同。《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提及针对6岁到不满18岁未成年人的运动建议,应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最好1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进行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3次抗阻力运动(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及引体向上等)和骨质增强型运动。心理暗示角色转换除了睡眠、饮食、运动等身体方面的调节,还要从心理上进行“角色转换”。有些人假期一结束就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中,给自己很大压力,反而变得焦躁不安,难以集中精力。其实,节后短时间内不宜开展强度过大的学习和工作,而应列好计划、循序渐进,先把最重要、最急迫的事情做完。为避免出现节后焦虑、抑郁的问题,可以在假期最后一天提前进行“角色转换”。暗示自己春节假期已经结束,提前想想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安排,理清头绪,把心态调整到平时的状态。内容来源:新华社、中国新闻网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bornier.com/ydwq/9964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