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记者从黑龙江省教育厅获悉,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米跑(男)、米(女)纳入中考体育必测项目,年秋季学期起初一年级(6年级、7年级)开始全面推进,年(6.3学制)、年(5.4学制)起整体实施。考试内容与方式结构与分数体育与健康考试由统一考试和日常考核两部分组成。总分数应不低于各市地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总分值(指纳入录取计分)的10%。统一考试分数应占体育与健康分值的70%左右,日常考核分数应占体育与健康分值的30%左右,具体分值由各市地确定。没有达到分值要求的应逐年提高,同时要逐步调整统一考试和日常考核分值比例,确保6.3学制到年、5.4学制到年全部达到规定要求。统一考试分三大类测试项目,分值原则上按三大类4:3:3比例确定,具体由各市地结合实际制定。第一类必测项目:米跑(男)、米(女)。第二类必选项目1: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一分钟跳绳、掷实心球,五项必选二项。第三类必选项目2:足球运球、篮球运球、排球垫球、滑冰,四项必选一项。统一考试评分标准:米跑(男)、米(女),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年)毕业年级测试计分标准;一分钟跳绳,掷实心球,足球运球、篮球运球、排球垫球,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年)毕业年级计分标准。足球运球、篮球运球、排球垫球具体测试办法,由各市地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关测试方法、器材规格的通知》(教体艺厅〔〕4号)相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滑冰由市地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具体测试办法。如国家上述标准有调整变化,执行国家新的标准和要求。各市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增设考试项目。日常考核包括过程评价成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年度测试成绩两部分。分值原则上按各占50%计算。1.过程评价。由各地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保证每天校内锻炼一小时相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按年度和学制确定计分办法,计入日常考核成绩。包括但不限于考核学生出勤、体育课表现、体育知识健康知识测试、运动能力的掌握、学生健康行为品德考核、日常体育锻炼和参加比赛等情况的评价。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体育特长生日常考核办法。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年)测试,按年度测试成绩和学制确定计分办法,计入日常考核成绩。毕业年级可以合并到毕业统一考试中进行,毕业年级日常考核成绩为过程评价成绩。免考和缓考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各地现行政策,制定和完善统一考试和日常考核免考缓考具体办法。其中:对确实丧失了运动能力的残疾免考学生,按当年参加体育与健康考试考生的最高分计入总分,其它符合条件的免考学生,按最高分的60%的分数计入总分值。对无故不参加日常考核和统一考试的考生,体育与健康考试成绩记零分。组织实施1.各市地要做到统一考试项目、统一成绩评定标准、统一考试规程、统一考试时间和统一仪器设备标准。按照各地现行考试招生录取管辖范围和学校隶属关系,统一考试由各市县区教育招生考试部门负责组织、统一实施,各地可根据实际,采取结业考试等方式,分时段进行体育项目测试。日常考核,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各地教育招生考试部门负责督查指导。2.各市地要按照考试招生有关规定,制定严密的统一考试制度规程,编制工作手册(或指南),内容应包括工作方案、工作责任分工、规程(流程)、学校和考生须知、考场规则、监考人员守则、巡考职责、偶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考前对监考、巡考人员进行培训,提前向考生告知有关事项。3.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市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日常考核办法,制定具体操作规程,落实领导和工作责任,建立公开公示制度和诚信责任制度,保证日常考核成绩公开、公平、公正。各市县区教育考试部门加强巡查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实施中出现的问题。4.统一考试经费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经费统一保障,各市地结合体育统一考试特点和工作量,制定考务人员补助标准,给予适当补助。日常考核计入参与教师教学工作量,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补助办法,给予一定补助。5.各地各校要加强学校体育场地(馆)、设施设备建设,购置统一智能化标准测试设备,按标准统一进行测试,保证统一考试和日常考核成绩客观公正。要健全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2号)文件精神,加强体育活动安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安全管理。6.各地各校要加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按规定及时补充配齐体育教师,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7.各学校要坚持以考促建,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将其作为课程改革重要内容,围绕“教会、勤练、常赛”,进一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校内锻炼时间,严禁挤占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努力培养学生1-2项运动技能,实行体育与健康作业制度,加大社会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家长和学生共同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8.各市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地方实际制定本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具体实施意见或办法,报送省教育厅备案。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吕晓艳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bornier.com/ydxg/9961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