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葡萄仙人膏,您整个夏天都不会生病

发布时间:2017-6-26 17:19:27   点击数:

有“葡萄仙人膏”,您整个夏天都不会生病

非我原创,作者:李军红想到夏天,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骄阳似火。确实如此,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所以夏季的养生大计重在养心。正如《养生论》里所说:“夏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如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为热矣。”

火性炎热,因此夏季心阳最旺,心火太过就会口舌生疮,神志不宁。但也会因此使心气不足,而心气不足的人就会失眠健忘,甚至经常心慌气短。所以,夏季养心重在泻除多余的心火,或者补足心气。

先说说心火过旺,需要泻火的情况,比如口腔溃疡。火易耗气伤津(津液),消耗过多津液后,人就会出现口干舌燥、喜欢喝冷饮、小便黄、大便干的症状,口腔溃疡就来光顾我们了。

患口腔溃疡的时候很疼,痛得让人没有食欲。为了使溃疡早点愈合,好些人会买一些溃疡贴贴在嘴里。其实,溃疡贴只有一种成分:激素,所以奉劝大家尽可能不要用溃疡贴。中医说:“诸般痛痒皆属于心”,我们何不改从泻心火的角度,用“天水膏”来治口腔溃疡呢?

“天水膏”是一味专泻心火的寒凉药。把用凡士林调好的冰片抹在手掌以下、手臂内侧心经的四个穴位上:神门、阴郄、通里、灵道就可以了。心经是维持心脏功能的“最要命的经脉”,患口腔溃疡说明心有火,所以可以取心经上的这几个穴位来泻火。如果白天不方便贴,下班后只贴一晚上就可以了。贴了两天后,你就会觉得口腔溃疡不怎么痛了,小便逐渐不黄了,口不那么渴了。

夏天不止心火旺,时而也有心气不足的情形,亟待补足心气。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寒凉东西侵入身体,使胃肠受凉,大伤元气的结果。比如,许多人觉得热,心烦意乱,端起冰镇饮料一气喝个痛快。尤其是女性朋友,总喜欢吃点冰激凌什么的,寒气由此进入了身体,很快就出现了腹泻或急性肠炎的症状。

对因寒邪导致的腹泻,一杯暖胃肠、散寒气的姜糖水就可以应付了。取鸡蛋大小的一块生姜,像剁饺子馅一样,用刀把生姜剁成极细的细末,加两杯水煎10分钟左右,放入一些红糖就熬成了姜糖水。等凉下来后,连汤和生姜末一同喝下去。姜糖水喝下去后,直入肠胃,而肠胃又是寒凉之气最重的地方。这一下,姜糖水有了“用武之地”,它马上启动生姜、红糖的“温性”,将这里的寒凉之气全部赶跑。顿时,胃肠暖洋洋的,很快肚子不痛了,腹泻也好了。另外,生姜还可以止痛、止呕,因此姜糖水还是对付腹泻的“多面手”呢!

如果您觉得喝姜糖水止泻比较慢,还可以去药房买20克左右的石榴皮,直接加工成粉,分成两等份。煮姜糖水的时候,在里面再加一份石榴皮粉(10克),止泻效果又快又好。这是为什么呢?

石榴皮药性归大肠经,其酸涩之性可以止泻。此外,石榴皮还是一种能对抗多种肠道细菌、有明显抑制和杀菌作用的抗生素呢!

这里,我再教大家一种最宜夏天养心的通用方——“葡萄仙人膏”。它既可替代那些高热量的碳酸饮料清心止渴,又不会使胃肠受寒而腹泻,最宜除烦止渴。换言之,如果心火大,它就能泻心火,反之能补足心气。

买生葡萄5斤,先用水泡一两个小时,这样可以清走上面的农药,然后晾干。再带上一次性的手套,最好是医用无菌的手套,把葡萄用手挤碎,去皮、核,只留下葡萄汁就可以了。把葡萄汁放在锅里熬,熬到很稠的时候,倒进一个杯子里。同样,将一斤蜂蜜用锅煮开,再把蜂蜜倒进杯子里,跟熬好的葡萄汁拌匀,最后放到冰箱里贮存,“葡萄仙人膏”就制成了。用的时候,每次两勺,用水冲服就可以了。

此外,平时您还是要多吃点当季时蔬。夏季菜是四季里最廉价也最丰富的,应有尽有,比如说新鲜的黄瓜、西红柿、芹菜、西瓜、桃、杏等等。这些都是天然的祛火消炎的东西,当然吃时要洗干净,不给细菌以可乘之机。

接下来,我要送给大家一个补心的招式:“排山倒海式”。具体做法是:坐在椅子上,用力向一侧倾斜身体,好像一侧有一排山压过来,我们尽可能躲开似的,这样左右交替做10次。然后站起来,一只手按在臀部,另一只手用力向上托,同样左右交替做10次。“排山倒海式”可以活动上焦(心肺),起到泻心火、通血脉、补心益智的作用。

“夏应心而养长”,心主管全身的血脉,而全身的血脉又供给身体最主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夏天养生只要养好心,心静四周自然凉。夏天虽热,只要心静,炎炎火气又怎会伤心呢?

搞懂“太溪穴“——中医师的必杀技

......“太溪者,山之谷通于溪,溪通于川。肾藏志而喜静,出太深之溪,以养其大志,故名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就是大的溪流,也就是说,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从这个释名可以看出,此穴可以源源不断滋养人体的肾脏之水,与肾脏的健康息息相关。太溪穴很好找,它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问的凹陷处,用手指按揉有微微的胀痛感。揉太溪穴时,很多人根本没反应,尤其是身体虚弱的人,什么反应都没有,而且一按就凹陷下去了。这时,不痛的一定要把它揉痛,痛的要把它揉得不痛。归根结底,就是要把气血引到脚底的涌泉穴去。所以说,要想滋阴补肾、修复先天之本,就必须激活肾经。而要激活肾经,就要从太溪穴着手,也就是从源头开始,太溪穴就是肾经的源头。通过按这个穴位,让它再撞击、通络别的穴位,最后把整条肾经都打通,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你就会发现整个身心在不知不觉中都改善了。.....太溪是肾经的原穴。原穴能够激发、调动身体的原动力,但调动起来后一定要把它储藏起来,即储藏到涌泉穴,这样您就有健康的根基了。所以像每天搓脚心、做金鸡独立、泡脚之类的保健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打通肾经,引火归源。它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也就是说,生殖系统、肾阴不足诸证、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的疾病太溪穴都能治。下面介绍利用太溪穴治疗10种常见病症的方法。1、足跟痛有人经常足跟痛,这就是肾虚。您应多揉太溪穴,顺着太溪穴把肾经的气血引过去。只要太溪穴被激活了,新鲜血液就会把淤血冲散吸收,然后再循环带走。为什么会痛?痛就是有淤血,停在那里不动了,造成局部不通,不通则痛。您把好血引过去,把淤血冲散,自然就不痛了。揉太溪穴就是帮助冲散淤血。2、口渴有人经常咽喉干,喝水也不管用,没有唾液,这是肾阴不足。揉太溪穴就能补上肾阴。太溪穴是原穴,原穴的意思是既补肾阴,又补肾阳。3、月经痛有很多女性朋友来月经的时候肚子痛,这时揉太溪穴很管用。4、肾绞痛

有的人肾绞痛,尤其是体内有肾结石的时候肾绞痛,那么平常多揉太溪穴就能防治这种症状。5、痛风有人痛风、尿酸过高,这是尿里毒素太多了,每天揉太溪穴能从源头把这个问题解决。有人得了肾炎,排不出尿来,揉太溪穴也能帮助把尿毒解掉。6、先天性抽搐太溪穴还可以治先天性抽搐。如果大脑受伤,它还有辅助调养的功效。因为脑髓是肾所主,跟肾经有极大关系,所以要想调养后天受伤的大脑,就要好好刺激太溪穴。7、厌食症古人管厌食症叫饥不欲食,看到吃的东西虽然饿,可就是吃不下去,这也是肾虚造成的。因为肾经的循行路线是从喉咙直接通着肠胃,所以太溪穴还能治疗厌食症。8、胸闷由支气管炎、哮喘等引起的胸闷,太溪穴都可以治。因为肾经都经过这些病所发的位置。9、性功能障碍男女性功能障碍最常见的临床证型是肾虚肝郁,或以肾虚为主,或以肝郁为主。肾虚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又有肾阳虚、肾阴虚之分。取太溪、太冲、关元施治,肾虚为主者重补太溪,肝郁为主者重泻太冲,关元用捻转补法,使针感下传到前列腺位。阴虚者只针不灸,阳虚者太溪、关元针灸并用。取效迅速。10、失眠睡眠由心神所主,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但神安需要依赖阴血充养、卫气充和、肝气调达、心肾相济。肾经循行“从肾上贯肝膈,……出络心”,故取其原穴太溪既可以滋阴降火、补益肾精,又能调肝理气、交通心肾。临床应用时,以太溪、神门、四神聪为基本处方,肝郁化火者加风池、行间、阴虚火旺者加复溜,心脾两虚者加三阴交、足三里,心虚胆怯者加心俞、丘墟。太溪穴不但是肾经的大补穴,还是全身的大补穴。大家都知道足三里穴是强身大穴,但如果与太溪穴相比,足三里穴偏重于补后天,太溪穴偏重于补先天。所以,要补先天之本就得从太溪穴开始。人体老生寒,太溪定生暖,凡是寒凉体质的人,都不妨通过常炙太溪穴,让温暖的生机进入寒体之内,让“体内的冰雪”变成春天的涓涓细流……

有一个穴位被称为“皇帝穴”,功效好似“千年野山参”

........为什么人一到老就吃得很少,是运化减慢?为什么有那么多肥胖儿童,也有骨瘦的,是运化不畅通?为什么人到中年个个大肚腩,尤其男人们肚子凸显,是运化衰退?为什么一些练功之人和经常锻炼身体的人肚子也是鼓胀的,是运化丧失?以上诸例人们往往归结于脾胃之毛病,没错,但归根结底是丹炉里柴火不旺所致。其实在我们的身体当中有一个穴位被称为“皇帝穴”,它是人体功效最强大的补穴之一,也被称为“千年野山参”,它就是关元穴,也就是道家常说的丹田。

何为关元;元,指元气,生命根本的源动力,就是我们禀受于先天、与生俱来的原始之气,我们身体里的元阴元阳。我们每天都在消耗自己先天贮备的元气,或用于生长发育,或用于生殖繁衍;或忙于应付工作的艰辛,或疲于感受生活的酸甜。“关”就是关上,是封藏的意思。关元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封藏一身之真元的意思。

关元又名丹田,那什么是丹田呢?丹田是内家藉以锻炼人体精、气、神以成丹的地方,因其像农田一样,有使人获得金丹一样的效果而得名。道家养生者说,人体中有三块最好的“田”,除此之外,其余皆是不毛之地。这三块田即上丹田、中丹田与下丹田。上丹田在两眉间之印堂,中丹田在两乳间之膻中,下丹田则为腹部之关元。一般所说的丹田,就专指下丹田而言。

关元穴主治病症;

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不利、尿闭、白浊、早泄、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崩漏、阴门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此穴为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其主治功能,古代名医张景岳曾有非常完整的概括:“主治积冷,诸虚百损,脐下绞痛渐入阴中,冷气入腹,少腹奔豚,夜梦遗精,白浊,五淋,七疝,溲血,小便赤涩,遗沥,转胞不得溺,妇人带下瘕聚,或血冷,月经断绝,一云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孕妇不可针,针之落胎……治阴证伤寒及小便多,妇人赤白带下,俱当灸此”。可供参考。

怎样取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关元穴的作用;

中医认为元气禀于先天,藏在肾中,又依赖后天精气充养,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元气是与生俱来的,从父母那里继承而来,又依赖后天的充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减少,人就会呈现衰老的态势。怎样才能更好地守护元气呢?刺激关元穴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关元穴就像人身体的一个阀门,将人体元气关在体内不让它泄漏,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人身上元阴、元阳的交汇之处,是元气的关隘。此穴同时为任脉穴位、小肠募穴和足三阴会穴,所以对足三阴、小肠、任脉这些经行部位发生的病都有疗效,有培补元气、肾气,暖下元的作用。

天下纷纷求仙丹,岂知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们每天吃进肚里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丹药原材料,我们体内的关元就是丹炉,食物经丹炉“蒸化”后方可化成精血归入任脉之海。专家们在形容现代人所生病因时都喜欢用“现代生活方式病”这句时髦的话语,事实果真如此吗?过去的人生活方式好吗?怎么不如现在的人长寿呢?人均寿命不是在逐年提高吗?社会不是进入老龄化了吗?与其说是现代生活方式病不如说是脾胃运化功能缺失症。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凡入口的食物都需要被蒸化,从而被人体吸收。只有让丹炉的火保持旺盛,食物才能得到充分蒸化。

举个实例。黑芝麻具有乌发功能,可是,人们发现吃再多的黑芝麻也乌不了发,是黑芝麻在骗人吗?当然不是。是它的功能无法发挥作用,是丹炉的火没有将它充分蒸化、化成可吸收的精血。如果挑旺丹炉之火再加上黑芝麻营养的吸入,真正的乌发丹药就炼成了,黑芝麻好比是让火车提了速(所有食物都是营养的),真正解决问题的是丹火。怎么样让丹炉之火旺起来呢?

关元穴日常保健方法;

1、常用的方法是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2、日常居家使用关元穴,可以按摩,每次3~5分钟便可;艾灸的效果更好,每次灸15分钟左右。艾灸需注意:除了炎症或肿瘤患者不宜灸之外,腹部刚刚做完手术伤口未愈合者、正在发热期,以及未成年的儿童,也不适合用艾灸。

3、每天晚上17:00—19:00,肾经里气血运行最旺的时候,按揉关元穴30分钟,可以补肾,改善肾虚的一系列症状。

4、关于艾灸的典籍:《扁鹊心书》: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扁鹊心书》:中年以上之人,口干舌燥,乃肾水不生津液也,灸关元三百壮。又: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食窦)、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圣惠方》:引岐伯云,但是积冷虚乏病,皆宜灸之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够治愈吗
白癜风身上复发该要怎么办怎么治疗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bornier.com/zysx/63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