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仰卧起坐的消息迅速点燃社交圈,其中包含两个重要的事实与观点。 台湾25岁男子因仰卧起坐差点致瘫。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已叫停仰卧起坐,倡导平板支撑代替仰卧起坐。 看到这样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作为专科医生,感觉不出来说两句以(ceng)正(ceng)视(re)听(dian)也是有点说不过去:) 鉴于现在少数媒体的哗众取宠、无事生非,厘清事实很重要。 首先,求证“台湾男子致瘫”: 消息来源于台湾报纸。综艺天王宪哥对台湾媒体有最中肯的评价,我就不多说了,再加上用就这么一个孤例来否定长久以来大家运动的方式,跟因噎废食的性质基本是一样的。 再找《华尔街日报》,搜索关键词“WallStreetJournal+Stopdoingsit-ups”,的确能看见这篇文章确实存在,然后,网站似乎被墙了。。。 好在,福克斯新闻网年12月22日对本篇文章进行了(部分)转载。 文中的确提到,加拿大军队中已经废止仰卧起坐(TheCanadianArmedForcesrecentlycutthesit-upfromitsfitnesstest)。经查证,基本属实。 文中还提到,运动达人和军事专家认为仰卧起坐会带来严重的后背损伤风险。(Peoplefromhigh-profileexercisegurustomilitaryexpertsarearguingthatthesit-up,thatstapleoffitnesstests,presentstoogreatariskofbackinjury.) 但是,以平板支撑代替仰卧起坐来进行相关锻炼,在福克斯新闻网的转载中并未见到,由于不确定转载是原文还只是部分原文,姑且认为这个观点存在吧。 争议点在于,仰卧起坐导致后背损伤的风险比同强度的腰腹锻炼更高吗?平板支撑能代替仰卧起坐吗? “仰卧起坐”更危险? 仰卧起坐导致的后背损伤大致分为两部分,肌肉肌腱等软组织为主的损伤,脊柱关节错位(骨错缝)为主的损伤。 相比较而言,软组织的损伤较轻,且均可自行恢复,所需要的仅仅是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 而脊柱关节错位(骨错缝)的损伤相对较重,多需要专业医生的帮助才可恢复,否则,即使疼痛可缓解一时,但错缝问题的存在,仍将使局部始终处于不适状态,且复发风险将时刻笼罩。 以上两类损伤并不局限于背部,全身所有的关节损伤都一样存在关节错缝与软组织损伤两种。换言之,仰卧起坐并不比其它同等强度、相同锻炼性质的方式更危险。 在专业推拿医生眼中存在本质的不同,但在大众乃至运动专业人士中却没有清晰的认识,以至于很多朋友在损伤久久不愈后疑惑:为什么之前伤了都很快就好,这一次的损伤却迟迟不愈?损伤越来越多,全身各处出现的越来越多并不严重却极其恼人的小毛病?最后把原因归结为“伤重”“年龄渐长”等等,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平板支撑”替代“仰卧起坐”? 平板支撑属于静力训练,仰卧起坐属于动力训练,两者锻炼的性质、效果完全不一样。从二者关系来看,它们应该互补而不是替代。把二者硬做比较就如同让歌者与舞者较量的混乱。 仰卧起坐的特点是当动作变形,背部后弓,脊柱的小关节呈现打开失稳的状态,确实也容易发生关节错位(骨错缝)的损伤。然而,这也是仰卧起坐无可取代的优点。 中医最强调的就是“阴阳平衡”,体现在运动系统就是筋骨时刻处于创建并维持相对平衡的过程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久坐久站或者做任何锻炼活动等等,都可能对筋骨的平衡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细微的“骨错缝”,仰卧起坐锻炼过程中的失稳实际上也是帮助机体自我复位重建平衡不可缺少的一环。 结论1、仰卧起坐不可怕,但仰卧起坐锻炼时,涉及整个脊柱,锻炼战线较长,强度较大,各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应用。 2、仰卧起坐与平板支撑从锻炼性质与效果都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彼此属于互补而不是竞争或可替代关系。 3、锻炼请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出现问题时,请求助专业医生。 **完** 对本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中科医院
|